豆瓣的第一篇影評獻給參與了翻譯的這部奇才導演基裡爾·謝列布連尼科夫的電影。有些評論說看不懂或不喜歡,個人覺得有很多細節值得挖掘,這部電影非常令人贊歎。長鏡頭,視角切換和剪輯方面的高超技術不明覺厲,以下分享和梳理些劇情和細節。

【時間背景】

故事有兩個時間段,1979年男主小時候和現在2007年,時間的推斷來源于:維佳給媽媽買的阿司匹林生産于1977年;男主媽媽和朋友聊天提到的電影《秋日馬拉松》上映于1979年;男主在派對外等兒子時聽到伊戈爾的老婆說他是45歲的小男孩。維佳的姐姐瑪麗娜在當家教時說弟弟今年17歲,和伊戈爾一樣大。瑪麗娜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搬去澳大利亞。電影就是在蘇聯解體前後,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的新年前夕發生的。

【人物介紹】

...
...
...
...

男主彼得羅夫:是修理工,是兒子的專職漫畫家,想象力豐富,他在坐公交時聽到周圍人議政,身後就出現了朋友開着靈車來叫他,下車掃射議員的畫面。在吃下過期的阿司匹林後出現很多幻覺,包括親吻修理工男同事等。

男主妻子:圖書管理員,有些厭男,拳擊暴打詩會上鬧事的男人。每次摘下眼鏡,變成黑瞳,換成綠色大衣後就開始暴力殺戮。想象力也很豐富,幻想過與丈夫在圖書館doi,幻想過一刀抹了兒子的脖子,但實際很疼愛自己的孩子。

伊戈爾:光頭,男主的朋友,名字首字母合起來的意思是地獄。與一個他不愛的女人結婚,生了女兒,但實際上他患有不孕不育,能中标的可能性為萬分之一,這個女兒并不是他親生的。妻子稱他有個情婦在澳大利亞。

維佳:大名維克托·米哈洛伊維奇,伊戈爾的朋友,哲學博士,老家在涅維揚斯克,幫媽媽買藥,把錢全都花光買阿司匹林,多到可以吃一輩子,也正是男主吃下了這個過期幾十年的阿司匹林才出現了後續一系列的故事。

作家:謝爾蓋(小名謝廖紮),男主彼得羅夫的朋友,寫出的稿件屢屢碰壁,自認為偉大的作家都是死後才會得到認可,因此要求男主幫助他用槍自殺。

變态讀者:小學門衛,圖書館裡的奇怪讀者,歧視非俄羅斯族人,借的書都是情色,婦科相關,後被男主妻子捅死。

男主兒子:小彼得羅夫,爸媽離婚後和媽媽住在一起,愛好是打遊戲玩手機,喜歡和媽媽犟嘴,感冒發燒三十九度也執意要去參加新年晚會。

瑪麗娜:維佳的姐姐,來自小地方涅維揚斯克,有透視眼能看到男人裸體,想和男友薩沙一起回家鄉發展遭到男友家人嫌棄,在男友組織的新年晚會上扮演雪姑娘。做英語家教時和學生伊戈爾發生關系,蘇聯解體後帶着孩子(可能是伊戈爾萬分之一概率的那個)搬去澳大利亞。

薩沙:瑪麗娜的男友,戲劇學院學生,文藝青年,愛好詩歌和吉他。組織了男主小時候的那場新年晚會。

【細節貫穿】

新年:男主回憶中兒時的新年和如今兒子的新年有很多的不同和相似,不同之處在于時代造就的人們,生活方式,新年的氣氛都有變化。相似之處是兒時父母的争吵,小朋友們對新年的期盼,盛裝出席的心願。

雪姑娘:新年的象征,新年期間公交車上的售票員大媽打扮成雪姑娘,結尾一幕變成了滿臉腐爛的屍體;男主兒時視角中手冰涼的雪姑娘瑪麗娜,看起來快樂,實際上卻飽含眼淚和痛苦演出。

假牙:公交車上污言穢語的老頭(斯大林主義者,性别歧視者,戀童癖)被打掉的假牙被男主帶回家,假牙會在男主神志遊離時說話唱歌,伴随男主回到虛幻世界。

飛碟和外星人:出現多次—開場字幕上方出現;公交上神神叨叨的女人說完一堆迷信的話之後窗外的天空出現;男主回家的電梯裡出現;男主幻想中送兒子去醫院的路上無人求救時出現;瑪麗娜和伊戈爾doi完之後窗外出現;伊戈爾曾說自己是外星人,這兩個意象是男主豐富的想象,也是影片現實和虛幻的重疊。

出軌:公交車上售票員大罵的那對狗男女;伊戈爾和瑪麗娜的私情;男主質疑妻子是否出軌,都是相互呼應的。

狗叫:哲學家維佳抱怨領居家的狗亂叫;他的媽媽也在電話裡和姐姐瑪麗娜抱怨領居的狗很吵;男主和作家朋友在路上也遇到了一直亂叫的狗。

宇宙:男主小時候正值蘇聯航天發展如火如荼時期,電影中貫穿了很多宇宙相關的元素:詩會上和宇宙相關的詩歌;男主兒時新年枞樹上挂的宇航員;男主兒子屋内的裝飾品;薩沙裸體彈唱的歌曲《藍色電車》中的歌詞“藍色電車,帶我們去宇宙”。

童話:電視廣告語中出現的“童話隻存在于相信童話的人的世界中”;兒子問爸爸是不是殺人犯的身邊會聚集死人的靈魂;小朋友們都喜歡童話等等。

死而複生:男主第一次從棺材中醒來是在作家死後,男主放火燒了一切,鏡頭一轉,他在車裡凍醒;第二次是伊戈爾和維佳用枕頭悶死他之後,他從棺材醒來;第三次是結尾記者采訪靈車司機和警察,他們稱男主死而複生,自己走去車站要回家過年。

癌症 流感:全城的人都在新年前夕發燒感冒,這場流感也隐喻着政治,病怏怏的選舉體制,病怏怏的整個政黨和國家;男主生病期間的狀态可以被解讀為一場不間斷的葉卡捷琳堡惡魔狂歡節,新年前夕正是俄羅斯文化中邪靈覺醒的時間,此時生與死的距離很近。另外有觀點稱死者的突然複活也體現了大師形象的基督學特征。(參見《大師與瑪格麗特》)

【現實和幻想】

個人覺得片中角色其實就是男主本人或者是他内心深處想法的映射:

細節一:男主的妻子問他伊戈爾是不是他幻想出來的朋友;男主要出去買藥,妻子不讓去說他可能會好幾天不回來;編輯部老頭給作家說的故事裡面的妻子不讓丈夫出門,怕他在外面喝酒很多天不回來,完全和男主一模一樣。

細節二:作家的故事似乎寫的就是男主,他倆也因為故事而吵架,男主覺得作家就是在寫自己。而男主本身也是一個和作家相似的,不受賞識的小人物,漫畫的讀者隻有自己的兒子。同時在男主回憶視角中,小時候媽媽帶他去找服裝,叫他謝廖紮(作家也叫謝廖紮!),所以失意作家也就是男主本人,作家死了其實就是男主死了。

細節三:片尾曲,來自俄羅斯歌手Хаски的rap 《Реванш》,意為複仇,歌詞中充斥着屍體,腐爛,死亡等元素,最後配上售票員腐爛的臉,太有那味了。另外演職員表中Хаски本人就扮演了棺材裡的那具屍體。

細節四:電影中很多牆上的句子穿插,和當時的情景完全相符,導演真的很走心,細節到位。如下:

...

作家再次碰壁,出來時,牆上寫着 “唉”

...

作家自殺前門上寫着 “昨天想死,今天感覺好些了”

...

作家準備自殺前時牆上寫着 “今天糟透了,你也糟透了”

...

瑪麗娜身後的牆上寫着 “你活不到婚禮” 說明了她和薩沙不可能結婚

電影充斥着濃濃的蘇聯/俄羅斯元素,反映出了時代更替。人物刻畫鮮明,男主小時候的視角用了小一圈的屏幕展現;瑪麗娜的故事視角用了黑白濾鏡。總之這部電影有很多創意和設計,值得反複品味,時間線有些錯亂,是基裡爾的風格,讓人看暈了也在情理之中,對于感興趣的朋友,确實可以發掘出很多有趣的點。

彼得羅夫的流感 (2021)7.72021 / 俄羅斯 法國 德國 瑞士 / 劇情 / 基裡爾·謝列布連尼科夫 / 謝苗·塞爾津 尤裡·鮑裡索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