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懷孕了,婆婆笑着說,幸福自帶福氣。
幸福反抗成功了,一家人都笑着說,家裡就需要這樣一個厲害的人。
幸福的媽媽說,幸福好不容易說了個不錯的婆家......
這個“不錯”,包含老實、厚道,本分,這個“不錯”的背後,也包含着怕事、怕沖突,扛不起事。
如果沒有鬧婚的事情,如果沒有菜地被征收的事情,幸福可能會幸福。
但從結婚那天起,事情便一件接着一件,幸福和婆家的觀念一直都處于沖突中,雖然看上去大家都能包容,但不幸福的種子早已埋下。

1、一個人的抗争,很難長久
每次出現事情,幸福都是孤軍奮戰。
婚鬧中,幸福一定要為自己的妹妹讨一個說法,但這個想法遭到了婆家一緻的反對。
他們從息事甯人的角度勸幸福,說吃了小虧才不會吃大虧;
他們從婚俗的角度道德綁架,說一心幫着娘家妹子是不對的。
這個時候的幸福,也生活在農村,這些勸誡的話,多少也曾影響着她的三觀,于是她也動搖,也懷疑,但最後還是聽了自己的内心,堅持為自己的妹妹讨說法。
婆家沒有人認為幸福能成功,他們都覺得幸福的行為是對婆家的不管不顧。
但幸福成功了。

村裡發出公告,改了鬧婚的婚俗。
婆家人很高興,他們團團圓圓地坐在一起,把自己曾經的反對忘得一幹二淨。
其實,這件事的團圓,是建立在幸福成功的基礎上。
如果沒有成功,他們早早就在想如何摘出自己了。
一次兩次,幸福可以不在乎,那次數多了呢,人的一輩子那麼長,以後遇到的事情,還是幸福一個人扛,那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2、處事的不同,注定艱辛
幸福和慶來,從外在來看,門當戶對,甚至來說,幸福“高嫁”了。
因為慶來的家裡,父母雙全,身體健康,有一個研究生弟弟,還有一個在集團上班的妹妹;而幸福呢,早早沒了父親,為了家,為了供妹妹上學,更是早早辍學。
妹妹大學畢業了,才考慮自己的婚事。
但也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幸福的性格注定堅硬,不然無法支撐孤兒寡母的生活。
兩個人的處事風格不同,說好聽點,是互補,更容易被對方吸引。但時間長了,便會出現間隙。
還說婚鬧的事情,幸福的妹妹因為這件事,情緒十分低落,男朋友也分手了,但慶來在聽到妹妹因為這件事被集團開除後,便着急叫幸福回家。

見幸福不走,自己便匆匆忙忙走了。
然後妹妹的被開除,全部都怪在了幸福的身上,妹妹對幸福的責怪,父親對幸福的埋怨,都是慶來無法阻擋的。
也許在慶來沒有說出來的話中,也有抱怨。
因為性格決定格局,處事方式不同,是因為思維不同,他們之間注定有鴻溝。
其實,如果慶來知道自己的性格弱點,幸福也知道自己的幸福缺陷,那兩個人在一起,還可以适當避免,揚長避短,但若都覺得自己正确,那感情便隻能在瑣事中被消磨了。

3、女子貴自立,然後呢?
如今,大部分影視劇,都在告訴女性,應該自立,但卻沒有說自立之後呢?
何幸福是一個自立的女人,但我們看到的她,過得異常辛苦,她大着肚子,要給家裡做飯,她為家裡出頭,臨到頭卻被婆婆防着,偷偷給兒子給私房錢。
都可以想象,幸福醒悟到自己和慶來并不匹配的事情,會面臨什麼樣的道德譴責,大家會說她嫌貧愛富,會說她自私到不顧自己的孩子,還會說她不是一個本分的女人。
任何一項,壓在女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女子貴自立,都覺得是在經濟的獨立上,于是很多女人在傳統的養育分工之外,又勤勤勉勉地做着賺錢的事情。

如同吃力不讨好,你賺了錢回去,稍有抱怨,就會聽到“那就回來帶孩子”的話,其中暗含的意思,便是:又不是我讓你賺錢的,你辛苦怪誰!
女子自立,先要立起來的,便是心。
不管是結婚前後,我們都要明白,自己要過的人生是什麼樣的,自己要嫁的人是什麼樣的。
在《幸福到萬家》中,幸福一開始是沒有這種意識的,對于她來說,結婚,便是把忙碌從娘家帶到婆家,對自己而言,就是這樣勤勉的日子。
但随着一件事又一件事的發生,幸福内心的意識逐漸蘇醒,她不再是那個為妹妹讨公道也會懷疑自我的小女人了。
她自立了。

但是這個代價太慘了,内心蘇醒的她,和丈夫必然格格不入,不管離婚與否,對于幸福來說,都是一種不幸福。
其實在現實中,有很多像幸福一樣的女孩。
因為父母沒有教這方面的知識,她們隻能自己去摸索,在這摸索中,可能會在工作中吃虧,也可能會在婚姻中吃虧,一路艱辛。
就算最後選擇了對自己最好的路,世人也不過會化為一句籠統的感歎:
“女人太強,注定不幸福啊!”
是因為女人太強嗎?不,是因為蘇醒來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