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蝙蝠俠》:為一座城市帶來曙光

                                                    思衣谷


...


《新蝙蝠俠》由馬特·裡夫斯執導科幻犯罪電影,羅伯特·帕丁森、傑弗裡·懷特、佐伊·克拉維茲、保羅·達諾等聯袂主演。該片講述了蝙蝠俠深入哥譚市地下世界,調查名流被謀殺案真相的故事。

此片是無疑是硬漢偵探、懸疑、黑色、犯罪等元素于一身的現實犯罪題材電影。布魯斯·韋恩(羅伯特·帕丁森 飾)化身蝙蝠俠于哥譚市行俠仗義兩年後,罪犯皆聞風喪膽,他也因此深入接觸到哥譚市的陰暗面。他潛行于哥譚市腐敗的政要名流關系網中,身邊僅有的幾個值得信賴的盟友——管家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安迪·瑟金斯 飾)與詹姆斯·戈登警長(傑弗裡·懷特 飾)。這位獨行的“義警俠探”在哥譚市民心中已成為“複仇”二字最當仁不讓的代名詞。

導演馬特·裡夫斯的代表作無疑是《猩球崛起》系列,為何這樣的科幻題材電影深厚大衆所喜歡?那是因為該系列電影所追求的效果就是講述人與自然,動物之間互相尊重,構建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的關系,同事導演寫借猿說人,折射的是不斷惡化的美國種族沖突問題。這麼一位熱衷于社會議題的導演,他的作品是可以由很多層面去反映的。不用筆者多多,後《猩球崛起》時代,馬特·裡夫斯最近的新作《新蝙蝠俠》,不僅延續了DC漫畫宇宙的蝙蝠俠生動形象,而更貴的是,不僅此片為此新版的蝙蝠俠重新出發,故事獨立,與之前的《正義聯盟》《蝙蝠俠大戰超人》《神奇女俠》等都是不同的,還将蝙蝠俠的行俠仗義的精神繼續發揚的淋漓盡緻,更是導演繼續接着蝙蝠俠的追求反腐敗,追求正義的俠義騎士精神,就融合了很多社會腐敗犯罪問題而貫穿故事,并以偵探的故事而作為發展和豐富這樣的故事主題和情節,就顯得故事真實,十分鮮活地塑造了一個三觀正确,有血有肉的硬漢正義的新蝙蝠俠形象。

我們還是得來了解一下哥譚市,哥譚市是DC漫畫宇宙虛構出來的一個城市,“哥譚”一詞在英語中有“愚人村”的意思,它同樣也是紐約市的綽号之一。哥譚市因作為蝙蝠俠的故鄉和生活的城市而聞名于世。這座城市到底是怎樣的,總之它的設計靈感結合了紐約市曼哈頓、洛杉矶、倫敦西區、芝加哥、悉尼、東京還有香港等城市的風格而設計的。無論是漫畫還是電影,這座城市都是陰影森森的,充滿着犯罪的氣息,還整天下雨,濕漉漉和肮髒,是這座城市的标簽。而更重要是這座城市不僅環境不行,而且整個社會的治安都不行,是一位充滿犯罪和黑暗之城。那蝙蝠俠為何會喜歡這樣的城市呢,一方面是鄉愁,另外一方面更是為父母複仇(因為父母就是被街頭不法分子殺害的),為了這座城市發展得好,打擊犯罪,腐敗,而弘揚正義。

導演為了讓這座城市更有魅力,在這部片子中就融合了哥德式建築。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城市有哥特式尖頂和拱門,棱角分明的建築物聳立在黑暗的街道上,更重要說明的是那些建築外觀是非常華麗麗的,但在片子中體現的是被風雨吹打和腐蝕得很不像樣,,作者這樣一出就是暗示着哥譚市是由盛轉衰了,進入了黑暗時代,真實這個腐朽不堪的社會,就更需要蝙蝠俠挺身而出,這種哥特式的風格更烘托了主角的魅力所在。尤其在蝙蝠俠韋恩的家中,我們更可以看到巴洛克風格、哥特風格混搭的十分氣派的裝飾,據悉靈感來源于采用了歐洲教堂和修道院的牆壁、屋頂和地闆赫氏古堡。反正這樣的建築環境非常彰顯了哥譚市是一個黑色、犯罪之城市,是急需要改變的。

此片不僅充分地将DC風格的黑色電影彰顯的“一黑到底”,還賦予了極其重要社會議題反思感和燒腦的猜謎語偵探案件。在偵探案件的劇情上,我們知道事實上就是蝙蝠俠和謎語人去打擊犯罪和腐敗,揭露真相的故事,但他們初心不同的是,蝙蝠俠是正義打擊,而謎語人是反派打擊犯罪。其中謎語元素也就是十分出彩的。

不得不要表揚一下導演的真實犯罪的關注,要知道這部片連環殺人案件的(死者分别是市長,警察局長,檢察官)背後是有着“十二宮殺手”的影響,話說1960年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個臭名昭著的蒙面殺人犯,他殺人後有時甚至向報社和記者寄去自己親筆寫的謎語,謎語翻譯出後是他留下的犯罪線索,以及嘲諷警察的話。這樣的現實情節,也融合了此片中,自然使得這樣的蝙蝠俠的偵探成分十分可觀。而推理方面,謎語人的第一個謎語,騙子死後會做什麼?這句話謎底自然既是“他仍在撒謊”,也是“他靜靜地躺着”。而再來到第三個謎語,可能是最讓觀衆繞不過來的謎語,因為它從英語雙關升級成了西班牙語/英語雙關。這裡也讓大家了解一下西班牙語的魅力了。

回到重點,第三個謎語的謎底是“長翅膀的老鼠”,而“老鼠”在英語中也有“告密者”。于是經過幾番波折,蝙蝠俠追查到了導緻整個歌譚市渾濁的人物,就是哥譚市的黑幫老大法爾科内,他也是貓女的父親。他因為告密有功,破了馬羅尼毒品案件,使得法爾科内他自己、警察局長收獲獎金,檢察官升官,市長候選人競選成功,而法爾科内又有警察局長、檢察官、市長的把柄自然繼續發展犯罪謀利生意而不會被抓,使得哥譚市烏煙瘴氣。于是從這個方面出發,謎語人和蝙蝠俠都是為打擊犯罪腐敗,為哥譚市造福祉的,但事實上,故事發展到最後,謎語人才是最大的反派,因為他想策劃爆炸案,而毀了整個哥譚市,這是絕對不行的,于是就有了蝙蝠俠拯救哥譚市的偉大壯舉。

這個情節而言,導演也無不借蝙蝠俠的正義故事,去揭露了當時某國政壇上那些權力分成行政、立法和司法三部分各種腐敗的社會議題,是值得大家反思的。

最後,說說這《新蝙蝠俠》的人物部分,貓女的扮演者就非常到位地展現了賽琳娜有着最接近于普通人的“混沌感”,她黑幫父親的死,讓她獲得新生之感,于是去其他城市繼續為正義發聲。而這部片子的大主角無疑還是新蝙蝠俠的扮演者羅伯特·帕丁森;他從《哈利·波特》到《暮光之城》到《信條》,再到《新蝙蝠俠》,見證了一個明明可以靠臉蛋吃飯的演員,卻多了一種慢慢成長為有實力派的氣質。他可以不用去下海拍藝術片了,因為這部片子是他的脫胎換骨的代表作。他演出了布魯斯·韋恩的恐懼、絕望、孤獨,也演繹出來了蝙蝠俠那種有血有肉人的英雄印象,體現的是蝙蝠俠的正義,渾身是膽的精氣神。其中尤為逼真彰顯他是平凡英雄的細節,就是體現他從高空飛下來後,還是會摔傷的。

其中,羅伯特·帕丁森可圈可點的是他彰顯出蝙蝠俠的極緻暗黑炫酷風,無論飙車、槍戰、還是采用快準狠的實戰型打法的拳腳交鋒,伯特·帕丁森的成功演繹都讓觀衆帶來強烈的真實感和臨場感。還有就是蝙蝠俠與企鵝人的雨夜追車戲,黑與紅使得整個場景充滿肅殺氣息,還有就是羅伯特·帕丁森在黑暗的電梯之間,通過敵人的槍火,去看到敵人而将敵人擊倒的這一出,就彰顯了蝙蝠俠的勇敢和機智。當然,竊以為這樣一暗一明的光影槍戰打鬥武戲的剪輯,也是此片導演從拍攝技術上體現的最為成功的一個部分。

黑暗的現代城市裡,人性的自私和醜惡一覽無遺,正義的燈光依然屹立不倒,猶如故事的結尾,黑暗的哥譚市停雨了,“一黑到底”的哥譚市的黃昏顯得更有曙光了,這份城市的曙光感當然是蝙蝠俠拯救了這個城市。 故事的最後,張力十足的電影和有意境的主題曲

《Something in The Way》響起來了,至今都占據萦繞這筆者,筆者也在寫篇拙作時邊聽此曲是非常有感覺的。,這首歌是Nirvana涅槃樂隊1991年發行的。推薦給大家。

還有一個細節十分值得一提的,那就是謎語人的那被拉花為問号的咖啡,不知哪家咖啡店會借此作為營銷手段呢?此片讓我們知道蝙蝠俠從謎語人身上看到了扭曲版的自己。于是他繼續用正義的方式去拯救和守護這座哥譚市,讓哥譚市帶來曙光。《新蝙蝠俠》不僅讓我們感受了導演那DC風格的建築、光影之快感,也感受了年輕演員的成長,也感受到了燒腦謎語的偵探犯罪的刺激感。而内核方面也讓觀衆感受了這片子還有社會議題的鏡子,也有個人關于成長的你我的鏡子。總而言之,這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一般的新蝙蝠俠,不僅給哥譚市帶來了曙光,他的積極态度和正義感,也是會感染我們,讓我們沐浴在黑暗之後的曙光之中,從而使得我們有更大的勇氣去積極面對我們各自現實的人生。

于是,此片是非常成功的。



...


《花城裡的語行者》,思衣谷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思衣谷:作家,自由撰稿人,現居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