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新老交替、單元故事裡的沖突非常有趣。兩代人不同的生活背景、文化理念、甚至是難以溝通的情感都非常戳人。有碰撞才有火花、傳統文化到今天是要有些改變才能發展的,老一輩是來路、新一代是延續,“新老”兩代人的碰撞太好看了。故事的構思很巧妙,從傳承人的多重身份做切入點,看見傳承的同時、也裹着複雜又讓人動容的情感。
花絲鑲嵌篇
劉師傅讓我印象深刻。最初是因為他的“難搞”,對拍攝團隊的态度可以說是“糊弄”、什麼都拍了,但隻是個宣傳片毫無價值,就連學徒拍也能一秒切換專業演員模式,像完成一個流水線上的人物一樣,最初我理解為一種傲慢,但慢慢的發現是一種失望的表現,整個工作室攝制組走了之後唯一一個還在操心工藝的人隻有他自己,其他人都回到了一種混日子的狀态,我才意識到敷衍态度的背後,更多是對這項工藝傳承路的失望和灰心。直到陶唐出現,看到說起作品侃侃而談,眼睛裡滿是熾熱的劉師傅才打消之前的看法。反應過來的時候也狠狠戳了我一下,非遺工藝的環境确實不容樂觀,而有心傳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作為傳承人劉師傅必須要将工藝傳承下去,即便兒子不愛學也得逼着,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傳統觀念比較深的夫親,覺得男孩子可以多吃些苦,女兒好漂漂亮亮、舒舒服服的過一輩子。是明知這條路很苦,故意不教給自己女兒的,父親對女兒的保護和執念讓人淚目。而女兒則是渴望、認為父親偏心、默默在一旁期待父親可以教授自己。最終找到一個和解的出口,我必須要說我十分喜歡這段戲,劉師傅是嚴師也是父親,對女兒說的每句看似嚴厲卻充滿關心的話都說到了我心坎兒裡,沈月演的也好,無需多言的一滴淚水足以表達一切。真看得淚目又感慨,一是因為父女情,二是因為文化傳承的環境再難終有愛它的人,而工藝也将在愛它的人手中繼續發揚下去。

...
...

缂絲篇
林商英作為一名缂絲大師,她業務能力在線,一眼就能看到問題,也很喜歡這個角色的塑造,不苟言笑,對采訪者和參觀者的态度都是冷冷的,在她眼裡自己隻是一個織娘,而當發現陶唐是懂缂絲的時候,完全換上了領一副面孔。我很喜歡她坐在缂絲機器旁,娓娓道來講述林家的女人世世代代跟缂絲故事,從林璋秀斷了姻緣情一心在缂絲上,到林起風再到林海心,缂絲技藝在她們手裡代代相傳的故事,仿佛幾代人穿越時光坐到了織機旁,老匠人對工藝的執念亦有出處。
作為一名母親,她隐忍,對女兒的愛都在不言中。她的女兒林海珊也從事着缂絲行業,但母女倆在的缂絲上産生了理念分歧,林商音秉承織娘就是織娘,要有自己獨立的作品,而林海珊則把重心放在了缂絲的宣傳上。兩人分歧,這也正是當下環境和工藝傳統模式的不匹配,包裹上一層親情,好像更能打動人也更有力量了。這個問題本質不存在對錯,而是“度”,就像這劇說的找娛樂和文化的平衡,現在的傳統發展也在找文化和發展的平衡。
最後雙面異缂作品那個長鏡頭做底我覺得非常巧妙,是工藝的突破、母女矛盾的化解、也是林海珊找回初心的印記。 這一幕窮完全是跟着林海珊情緒再走,哭到不行。
這種将觀念碰撞,融合進單元故事的形式遠比想象中更有看點和價值,隐隐期待後續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