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貝爾的鏡頭語音和轉場是有進步的,但劇情還是一言難盡。

...

我一直覺得電影的第一場戲至關重要,這是吸引觀衆的開始,也是影片的第一印象。

可以無功但求無過。

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場戲,首先是包在上班途中早餐被路人碰到、弄掉、再被踢走。

...

這裡面有三個巧合,碰、弄、踢,三個動作的完美配合給予一個倒黴的人倒黴一天的開始。

巧合是喜劇裡不可避免的事,所謂無巧不成書嘛,但作為一個優秀的戲劇,我認為一定要降低巧合的頻次以及弱化巧合的影響,要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我們姑且接受這種巧合,但這種倒黴的事情發生以後,我們尚能補救,即:即使早餐被别人弄掉了,甚至别人都沒有說一句對不起,我們仍然要把對掉了的早餐負責,也要把早餐撿起來然後扔進垃圾桶裡,這種行為不論好壞,至少是一個有公德心的人,是一個正面的形象。

當然為了深化這種形象,我們可以設計成他早上快遲到了,在趕時間的情況下,仍能不棄公德,公德将更寶貴,人物形象會更好。

接着第二幕,中午吃飯突然被領導賈總安排活,然後飯被收了,又是一個,人為制造的巧合和苦難。

...

接着第一幕,第二幕安排遲到被批評會更合理。

而且第二幕吃飯這戲,即使被領導喊去幹活,他也是可以快速的扒拉兩口飯的,這樣人物會更真實一些。

然後第三幕戲,也是要改的重頭戲。

包在飯局上,想吃鮑魚,剛想夾起就被領導賈總打斷,讓他拿酒打一圈,他在敬酒途中,眼神仍在盯着鮑魚,強調他很想吃。

...
...

最後敬完酒了,回到自己位置上,鮑魚還剩兩個,他正想轉過來,卻被旁邊的人捷足先登兩個一并拿走,于是他又沒得吃。

...

作為喜劇,苦難可以不具有共性,但情感一定是具有共性的。

這一整場下來,我們隻看到了一個倒黴蛋,而且由于巧合性太強了,我們從心底就不會相信會發生,而且會同時發生。當我們不相信這件事的時候,也就沒辦法共情了。

那如果是我會怎麼改呢?

首先我會把這場戲的重點放在包和賈總頭上,主角和反派的矛盾一定要在一開始就建立好,而且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對主角産生共情,把人物徹底立住。

說完思路,那我們開始實操。

首先是把包的位置改改,改為坐在賈總旁邊,而前面他想夾鮑魚被打斷這個情節就可以合理化了,因為賈總是故意的。而且賈總也注意到了,他想夾鮑魚和想吃鮑魚的心理,為後面埋下伏筆。(這通常兩個鏡頭就可以處理了。)

同樣是最後兩個鮑魚被賈總拿走,然後賈總正想吃的時候停住,轉頭問:小包啊,看你眼勾勾的,你很想吃是吧?

包盯着鮑魚吧唧吧唧嘴,然後搖了搖頭。

接着賈總說:哎,别裝了,你眼神都出賣你了,你分明就很想吃。

然後包不舍的擰過頭去,眼神東張西望的說:不、不想。

賈總關懷的說:好,好,我知道你不想,那我身為領導,我不想吃,我命令你吃,好麼?來,張嘴。

包聽到以後,内心竊喜的同時,還有點暖心,看到賈總一臉誠懇的關懷眼神和動作,甚至有點淚目和感動。

(這個情節就好像,曹操給漢獻帝送雞湯,疲憊奔忙了一天,一口飯沒吃上,被領導突然的關心,肯定是受寵若驚的,當然故事不會這麼簡單。)

于是包閉上眼睛,張開嘴,結果等了半天,都沒等到鮑魚入嘴,隻聽到哄堂大笑。

賈總說:哈哈哈,你們看吧,他明明就是想吃的,這土包子,不會是沒吃過吧,哈哈哈哈。

包意識到自己被戲耍了,内心尴尬又憤怒,但又不能表現出來,隻能迎合着陪笑。

然後撓撓頭笑着說:那可不,咱們屯,哪有這玩意啊。

接着整個飯局的笑聲更大了,包也跟着假笑,最好眼中含淚。

接着賈總把鮑魚放他碗裡說:逗你玩呢,沒生氣吧,傻小子,來,吃。

然後包笑了笑說:哪敢啊,我知道領導在跟我開玩笑呢。

賈總見狀點了點頭,拍了拍包的肩膀。

接着接一個在酒局上,大家有說有笑,談笑風生的鏡頭。

包手拿着鮑魚去了廁所,把鮑魚扔了,讓水沖走,然後自己在無聲的抽泣.....

...

我想這麼一場戲,能充分的把打工人的心酸表現出來,讓大家對這個角色共情,交代矛盾的同時也顯得賈總聰明一點.....沒這麼愣。

因為喜劇是一個聰明的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