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小隊2》是DC繼《守望者》之後的又一部反超級英雄力作,它與《守望者》的相似之處似乎不隻有“反英雄”這一個點,大尺度、叙事方法等都有契合的地方。
開頭的自殺一隊集體送了人頭,智者的血渲染開鋪成了華納的字母,這個略顯血腥的序幕開啟了整部電影的滑稽語調,小醜女依然作為真正的主角,在濫竽充數的一隊陣容裡不斷插科打诨,哪怕是隊友死了她還在拍着隊友的臉追問一句“carry it for who?”。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前半部分制造了很多梗,但看到後面都發現它們不僅是一個梗而已,劇本賦予了它們更深的劇情内涵——血腥運動的老鼠恐懼症原來是童年陰影所造成,波點人的獵媽情結是因為他母親拿他做實驗,當這些有意味的笑點不經意間出現在這部喜劇中時,沒有任何的抵牾,它們交織串聯起了整部電影的背景故事。
《自殺小隊2》在喜劇上比第一部好了許多,終于“喜得徹底”了。從各種物質書寫的瞬間出戲的文字闡述到詭谲的人物形象、荒誕的叙事都展現了導演這次要把電影徹底拍成喜劇的決心。除了序幕裡智者血染的“華納”,電影還出現了三次直接的文字說明,最逗的是決戰之前的那個“Suicide Squad VS Starro The Conqueror”,不知道的以為是在看綜藝呢XD。鲨魚王這個角色也比第一部裡的殺手鳄更讨喜,完全動物化的形體、憨憨的性格讓人感覺非常可愛。我堂堂鲨魚神的後裔居然要當一個醜角,可能嗎?!答案是真的可能,而且效果還很好。小醜女哈莉奎因則擔當了整部電影喜劇元素的扛把子,她一甩第一部有時莫名正經的包袱,完全釋放了自己内心瘋狂的小宇宙(這或許跟和小醜分手有關)。一部電影下來小醜女可謂是騷話連篇,她在電影裡把下雨比喻成”splooging all over us“,我願稱之為騷話的神。更讓人捉摸不定的是她的行事風格,概括起來大約是”視人命(包括自己)如草芥,除了朋友“,前半部分一度覺得這部電影的哈莉奎因是個正常人,知道在戰場上賣力、穿裙子高興,但是當她槍殺了剛睡過的總統之後,我就意識到我錯了,随之而來的是整部電影最長的殺戮表演,殺瘋了的哈莉奎因全身散發着花瓣,花瓣所到之處無人生還,這段華麗的殺人演出完美地體現了這部劇的暴力美學。哈莉奎因的精神像是一個不定時炸彈一樣會随時爆發,因此我一度在小醜女擁抱弗萊格時有一種她要拔刀刺殺後者的錯覺。然而哈莉奎茵是不會對朋友動手的,這一點從第一部她說“你惹惱了我的朋友”就可見一斑。她無視規則、殺伐果斷、神經兮兮,她在與朋友并肩作戰的同時又時時刻刻地彰顯着她的神經質特質,她代表着相對正義一方的同時更代表着她自己,瘋狂的哈莉奎茵有時升起的正義感也能讓她擊殺惡棍,然而你永遠不知道她下一秒會做出什麼舉動,導緻了貫穿電影始終的期待遇挫,于無目的處體現出哈莉奎因這個角色的目的性與合理性,這就是《自殺小隊2》的高明之處。
暴力美學的另一個扛把子是鲨魚王納納塞,将人生吞活剝一直是最殘酷的酷刑之一,而《自殺小隊2》用一種非常诙諧的方式表達了出來——納納塞不是兇神惡煞的食人魔,而是一個憨直的又保留了原始本性的鲨魚,因此盡管鲨魚王生吞活人、手撕敵人,它也不會讓觀衆因恐怖谷效應産生過多的不适感。很多東西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會變成一種深刻,《自殺小隊2》沒有将暴力描述為深沉、可怖的存在,而是用喜劇手法借助暴力反映了自殺小隊的行動性質,将視覺盛宴和人性的光輝結合創造出了一種内蘊的真實感。第二部沒有過多地叙述背景故事,也沒有大段的促膝長談,而是将與人物有關的背景隐藏在了日常閑聊的隻言片語當中。這種隐而不露的情感包裹着喜劇的外殼,更讓人眼前一亮。而黑白兩個殺手也體現了正義觀的差異,出場時二人的介紹基本一緻,隻是前者代表了守序善良,後者代表了混亂善良,那個自稱“和平使者”的人,和奧茲曼迪亞斯一樣,隻是為心中的正義不擇手段的英雄。
說是“反英雄”,其本質還是超級英雄,哈莉奎因又是真正的主角,因為她是真的抱着“自殺”的心态去執行任務的,其他隊員換了又換,而哈莉奎因則永遠保持着她瘋狂的正義。
喜劇+暴力美學=好片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