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間,在朋友推薦下,看了一部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當時覺得整個劇情似乎煸情過頭,但今天再刷一次,細細品來,卻覺得段段都合理完美。前後兩次不同的感受,也許很大程度是由于自己角色的轉換:漸漸懂得了老師這個職業的辛苦與偉大。

影片中失業的馬修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來到一個稱為死亡池塘的學校,那是一個“垃圾”學校。馬修老師如同其他老師一樣服從制度,但卻也能夠實實在在的為自己的學生做點事。他相信學生的純真,他以溫和的作風感化他們,用音樂的魅力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在能力。這讓我想起去年我迎接到了生命當中第一批屬于自己的學生,在新生報到會上,接二連三被家長問到,你這麼年輕,能帶的了班主任嗎?面對種種質疑,我以年輕人的精力和活力,給家長交上了完美的答卷。無論是自己班級的總成績還是我所帶的班級的英語成績都排在前面。

馬修老師的特别在于他不用體罰,用心去和他們溝通,很感動他讓學生重唱那段罵他的歌詞。有幾個老師能做到,能夠如此坦然接受一位學生當衆道自己的短處,這背後藏着怎樣一顆寬容的心?在這群所謂的問題少年的生活中,自始至終都充滿着管教與鐵血政策。沒有正常的交流,沒有正常的關愛,當成人們以封閉的态度來以暴制暴時,孩子們也就學會了封閉着以牙還牙。比如放火燒學校的學生完全出于學校對他的不信任,他确實沒有偷錢,被逼急了才做出惡行,能完全怪學生嗎?馬修的溫度慢慢滲透到孩子們封閉的心裡,逐漸融化,心裡總會有一塊柔軟的敏感地帶,瞬間捕捉到這份久違的溫暖,繼而放大,繼而充盈,繼而永存。

這種有溫度的關愛,也啟發了我的工作:記得有一次班裡其他同學都去吃早飯了,但有一個學生一直在教室裡待着,經過長時間的溝通,那位學生才告我他飯卡裡沒錢了,我把自己的飯卡給了他。後來在一次班會上,那位學生主動找我說:“老師,我想當咱班的衛生委員,我雖然學習不好,但這份工作我一定能幹好”,我答應了他,後來每天我們班的衛生檢查都是第一名,有時一些學生不聽話惹我生氣,他還來安慰我。

我相信每個孩子心中都埋有一顆種子,也許埋的太深,看不到陽光,無法破土而出,而正是有了馬修這樣的園丁,耐心的守護那一顆顆種子,因為他相信所有種子都會開花結果。馬修老師離開時,孩子們的歌聲從窗口飛來,一片一片紙飛機上簽滿了名字,那種溫暖我們幾時有過,那是來自心靈的尊敬與感動,這樣的方式來表示對你的尊敬,還需要什麼,即使千言萬語也無法勝過這種贊美。

有人說,教書育人是一場暗戀,費盡心思地去愛一群人,結果卻隻感動了自己;有人說,教書育人是一場苦戀,真心實意的愛那群人,他們總離你而去。我隻想說作為教師所肩負的是多少個家庭的心血,正所謂教育是件良心事,得用心去做。我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用心去澆灌出更美麗的花朵,我愛我的學生們,更愛這份偉大崇高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