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的怕年輕妹妹們把這種當戀愛綜來看,比如磕cp什麼的,甚至有觀衆還去diss或網暴某個嘉賓,在我看來都挺沒必要的。
可能是自己所處的年齡到了這樣一個分水嶺,對親密關系的認知真的會不知不覺中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或浮現出更深更新的領悟,所以在裡面會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也許每個人都會在裡面看到或多或少的自己。
對我而言,這不是一個戀愛綜,倒更像是節目組為觀衆所輸出的一種30+人群對親密關系的自剖過程。雖然拍攝時間隻是短短的30天,但在這之間所出現的一切,都像我們人生中面對每一種親密關系時的各種縮影。
所以怎麼說呢,不管有沒有劇本,它都讓我真正的驚了,笑了,開心了,感動了,落淚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好的節目,它能讓觀衆在看的時候不隻是開懷大笑,而是讓你能有所感悟,不管是自省也好,還是學習到了什麼,這都是節目帶給我們去思考或收獲的。
我一直覺得,我們的教育是有問題的。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可以教育出來各種領域的精英,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哪門課有教過如何去愛一個人。愛是很廣義的存在,它面向于一切人、事、物,是生理和精神的一種共同刺激下的産物。但這看似很普通的、人人生而就有的一種生理機能,卻是大部分人很難能好好地使用去實現的一種能力——如何愛人呢?這能力看似無足輕重,但你回過來頭看會發現,它真的潛移默化影響到我們的為人處事、性格、甚至是每個人人生的一些道路和方向等等。
然而問題是,從小到大不僅學校中沒有認真的好好的去教過這樣的課程,在我們的生長環境中,我們的上一代,上上一代,太多的人同樣不知道如何去愛人,如何去表達愛。這些一代又一代的能力缺失,直接映射在了每個時代裡每個人的身上。
所以你可以看到網上有那麼多關于原生家庭的讨論,有那麼多關于親密關系的讨論,本質上來講,還是因為我們中有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
我缺少這樣的能力。
年少的時候,自己可能不會去想這麼多,甚至完全不會去關注和思考親密關系。隻是憑借簡單的喜歡或沖動,就産生一段又一段的、在現在看來不知道該怎麼總結的經曆。
所以在看節目的時候,我也會去想一個問題:到底人和人吸引的是因為彼此之間有相似的地方,還是說真正應該去找尋的是适合自己互補的一種關系呢?親密關系,究竟是憑借心動産生的化學反應導緻的在一起,還是因為在這一段關系中,你能夠更舒展自由,并且不斷地修複曾經的自己,去變得更好才選擇在一起的呢?
我覺得親密關系,它也像人的生長年齡一樣,是有一個成熟度的變化的。就像一顆果子,在每一個年齡段,你感受到的它的成熟度都是不一樣的。年少的時候可能有點澀、還有點甜、甚至有點酸,但不代表這顆果子不好吃。随着年齡的變化,這顆果子也向越來越甘甜純熟的方向去生長。而到了我這個年紀,可能正好是說上不上、說下不下的半熟階段。所以也就蠻巧的,正好想到了這個綜藝的名字,《半熟戀人》。
我覺得一個綜藝,或者說是一場企劃,能讓作為觀衆的我去想這麼多,并且願意寫出來,那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節目。至少它不是讓人哭哭笑笑看過去就看過去了。
所以呢,我覺得在現在這個年齡恰好遇到了這樣一個節目,還是蠻好的。作為八百年不看國内節目的我來說,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這樣的自主策劃。
雖然目前不知道結尾會是怎麼樣的,是否會拉垮,但至少現在來看我覺得這還是一個相較來說有水準的節目。
最後,還是要謝我搞女姐妹的推薦!
(沒想到第一次寫劇評居然是一部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