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産電影仍對校園性犯罪題材諱莫如深的當下,李玉導演帶着《下一個台風》闖入視野,像一陣帶着銳氣的風,吹散了籠罩在女性困境上的遮羞布。這部電影最難得的勇氣,不在于揭露了校園裡隐秘的侵害、網絡上洶湧的黃謠,而在于它沒有将女性困在受害者的苦難叙事裡,反而用細膩的鏡頭,讓兩個破碎的女孩在其中相互托舉,最終尋得治愈的力量。

電影對女性困境的刻畫,是貼着現實肌理的。沫沫為讨公道遭遇的惡意造謠,阿汐因母親身份被貼上的污名标簽,還有那些藏在校園角落的性騷擾,這些不是戲劇化的誇張,而是無數女性從青春期到成年都可能遭遇的日常困境。李玉導演沒有用獵奇的鏡頭放大創傷,比如沫沫講述被侵害的段落,沒有血腥的畫面,隻有張子楓顫抖的聲音、泛紅的眼眶。

沫沫看見阿汐看似強悍下的脆弱,阿汐看見沫沫隐忍背後的倔強。李玉導演的鏡頭始終帶着對女性的平視與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