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在本屆上影節看的第一部電影,《夏日細語》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雖然以前沒有看過愛爾蘭的電影,但影片并沒有給我帶來異國文化的陌生感,反而從始自終給人帶來熟悉的共鳴。
影片的英文名是“The Quiet Girl”,但《夏日細語》這個名字更貼合我對影片的感受,“夏日”二字本身便給人無盡的遐想。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的難忘的夏天,但你知道它終将會結束。
這是一部平靜的影片,在開頭畫面的的叙述下,女孩凱特的現狀緩慢而不失節奏地展開,貧困、多子女家庭、父親賭博、母親懷孕,這幾個關鍵詞組合在一起,便足以讓人想象到女孩的生活狀态。
凱特因為營養不良而身體羸弱、面色蒼白,不愛說話。她在學校喝牛奶時被人撞翻杯子,攥着濕漉漉的裙邊,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衛生間,最後還要遭受一番同學的議論。于是凱特習慣了安靜地面對一切,不發出聲音,心裡謹記着媽媽說的各種“不許”,盡量避免成為麻煩。
然而對于這個家庭來說,子女本身已經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于是父母決定在新生兒誕生之前,将凱特送到姨媽家暫住。在驅車前往姨媽家的這段情節中,鏡頭以凱特的視角展現了飛速向後的天空、樹木,還有爸爸曾輸掉過一頭小紅母牛的農場,我們也跟着凱特一起經曆了漫長而無聊的旅途,最後墜入深深的睡眠。
三小時的車程結束了,暗淡的畫面變得鮮亮起來。姨媽家充滿了明亮的顔色,橙黃色的牆紙、明亮的天空、澄澈的井水,面對眼前的陌生人,走下車的凱特本能地低下頭,讓垂着的頭發遮住臉。
爸爸離開前,提醒他們要小心這個“麻煩”,于是凱特小心翼翼地在這個新家中生活着。因為擔心晚上尿床,她睡覺前再一次坐上夜壺。因為怕艾琳發現自己沒有睡着,她緊緊閉上眼睛裝睡。
我總是湧出一種沖動,想要對影片中的女孩說,你不需要這樣,直到艾琳說:“這個家沒有秘密。有秘密的地方就有羞恥。這個家不需要羞恥。”這句話讓我幾乎感動落淚。
這段情節溫馨到我無法相信怎麼會有人對待别人家的孩子能夠如此周到。在大光圈的捕捉下,一個個生活的細節被籠罩在毛絨絨的溫暖光影裡。
影片用安靜的畫面、角色之間互動去呈現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化,用影像捕捉細膩的情感與情緒,例如凱特勺起井水的光澤、每次凱特奔跑去拿信件的笑容、肖恩默默地遞給凱特一個夾心餅幹的觸動等等。就在這一個個微小但重要的瞬間中,凱特放下了本來的不安與防備,好像真正融入到農場生活中,盡情感受和擁抱這個夏天。
如果說農場生活美好得仿佛不真實,那麼葬禮的情節則讓人真正理解了這個家庭。作者安排了一個八卦到不行的鄰居,向凱特問了一路,連艾琳烘焙用的是動物奶油還是植物奶油都要問個清清楚楚。
現場觀衆看到這段的時候都笑了,接着才發現事情變得不對勁起來,鄰居問起了凱特身上的新衣服,接着将這個家庭最大的秘密用殘酷的語言漫不經心地和盤托出:
她說凱特之前穿的都是死人的衣服,是老夫婦死去的大兒子留下的衣物。
故事的情感邏輯在這裡變得暢通起來,凱特事實上正在治愈夫婦的情感缺憾,而知道了這件事的凱特也開始學着用自己的方式回應夫婦的愛。她依舊穿着男孩的舊衣服,平靜地接納了這個家庭的秘密。在橙黃色的陽光裡,她面朝前方,奔跑着給姨夫取信,一次比一次快。她用刷子使勁刷幹淨奶牛場地上的污泥。
在臨走前,凱特想起姨媽說家裡沒水了,于是一個人跑去井邊舀水。觀衆還記得艾琳姨媽曾經說的“這口井很深”,但萬幸的是,落水的凱特自己爬出了水井,因禍得福,這個相伴的夏日可以再延長幾天,觀衆的心中也小小松了口氣。這個夏天,一定要結束嗎?我們都提心吊膽。
但好像一定是要結束的。凱特最後還是回到了那個逼仄的家裡,她的頭發順滑有光澤,似乎和這裡格格不入,周圍好像沒有變化,但凱特的确是變了。
她沖出家門,像風一般向前奔跑着,為被愛過的這段日子奔跑,撲向肖恩的懷裡。身後,爸爸跌跌撞撞地趕了過來,像是要将凱特抓回去,慌亂間,凱特輕輕喊了兩聲“爸爸”,像是在求救,像是在道别。
夏日與故事在此刻戛然而止,但兩夫婦的愛依然讓觀衆難以忘懷。在看到凱特的沉默和内斂時,我們又何嘗沒有看到自己曾經那麼窘迫的模樣,但愛能改變一個人。也許在擁有愛人的能力之後,凱特能夠改變生活的現狀,重返這個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