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撼了,些許笑聲後影院裡隻留下長久的沉默。電影一以貫之繼承了導演楊荔鈉的風格,平靜而有力量,從始至終,春和是不甘的,堅韌的,主題就是一句話:我和你們是一樣的。

在電影放映之前,當春和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心裡會是什麼樣的想法,我們是用一種什麼樣的目光去看待?不同的身體,困不住堅強的靈魂。電影呈現出了極其罕見的人文關懷:我們是一樣的,有一樣的生理現象,一樣的興趣,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工作。除了身體,我們沒有其他的不同。

導演太太太真誠,電影沒有劇情片一樣完整的主線,不是春和克服重重困難,學習打鼓,跟大家一起站在舞台上演出,而是讓大家一起走進春和的假期,春和的生活。在高考之後,春和想有好多好多的嘗試,想自己搭配衣服,想要打工賺錢,想要上自己的大學,有自己的感情,打鼓,背菜名,牽手,就是想證明自己能做一樣的事情,也不隻是證明,春和的心裡就是這麼想的,我們本就是一樣的。一個剛剛結束高考的小孩,跌跌撞撞地不甘地進入世界,在人群裡跟各種各樣的目光對上過,有憐憫的,有厭惡的,有好奇的,但是這個世界有的時候就是這麼殘酷:咖啡館也許是為了抵稅才招一個殘疾員工,因為小朋友的原因沒有辦法招一個殘疾老師,公交公司依舊因為能獲得更多的關注而去表彰劉春和。在電影的結尾也依舊沒有解決方法。但不同的是經過一個假期的蛻變,春和認識了世界:他終于能夠踏上一個新的旅程。我們無法想象未來的生活是否會跟這個暑假一樣,他在大學裡面會遭遇哪些事情,在進入社會工作後又會遇到怎樣的事。但是再渺小,也都是完整的我。亦如春和在台上堅定的發言,也可以有穿過銀幕的力量,讓我們再次審視我們的想法。

雅雅對春和是好奇的,感興趣的,她體會到春和的愛慕的情緒,所以會問春和,你也會有生理現象嗎?但是當春和拉起雅雅的手時,她發現她接受不了春和,所以她離開了。她可能代表着大多數正常人,對于“劉春和”有着好奇同情,也感覺有點高高在上,對于劉春和的感情最後也想大多數正常人一樣接受不了,合理又殘忍,導演特别喜歡使用藝術化的處理,在人群裡慢慢撤回手,在高處揮手告别,代表了很多很多。

春和跟外婆,跟媽媽的故事不落俗套寫的非常好,這是我的命,但我不認命,沒有包餃子,對于殘疾家庭的現實關懷非常深刻,謝謝導演,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個人了解。想要的從來不是三袋米面油,而是平常的視角,一場正常的辯論,像水溶于水一樣。當這不再是一個問題,我們無比期待着,會有這一天的到來。也謝謝演員易烊千玺,身邊的粉si看到親熱的戲份很憤怒很吃驚,我隻能看到劉春和,像青苔一樣堅韌地生長在故事裡,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都是自由的,我們可以一起,去更大的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