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看了立春,極度喜歡那個故事和裡面的人物。現在看完孔雀,同樣折服于顧長衛的鏡頭質感。隻是對比起立春多了一份失真感覺。看見大家都說女主有病,女主有劣根性,但是我好能共情她。被全家摁着吃藥,可是她隻是想放降落傘。張靜初的眼睛裡有一種欲望,一種和章子怡一樣的火。很貼合這個角色。好多年前我媽也說我有病,帶着我去各個地方,逢人便說我認知有問題,試圖把14歲的我送去特殊學校,讓我吃各種精神類藥物,最後我休學了。後來18歲之後媽媽向我道歉了,她說那時她魔怔了,是因為太愛我太在乎我。我不怨她,可确确實實我用我的青春和童真去教會了我媽媽成長。孔雀是2005年的,而我也是2005年的。她總說14歲的女孩子你這樣就是不正常,可是到了19歲20歲我還是不正常。後來她也許是醒悟了,也許是妥協了,我更相信後者,她也确實向我道歉了,她也說她生于63年,她那個年代沒見過我這樣的人,所以當時覺得我不正常。她說她也在學習,她也在成長,她現在了解得更多了,她說媽媽覺得你是對的,媽媽相信你,媽媽現在知道了,她說你别恨媽媽。“厲害的人有大成就的人往往在成名之前都是不被認可和怪異的,媽媽現在明白了。”可是同樣的話在我14歲是我向她說過無數遍,那時的她聽不進也聽不明白。她犟,而我更犟。3月30日淩晨,看完了月是故鄉明,導演是湖南人,聽着那一聲聲湖南口音的台詞,似乎第一次和家和解了。縱使我用長達10年的時間向她證明:我在她所謂的長大之後做出的選擇和她當年說我叛逆瘋狂時一樣,也并沒有在她預言一定會後悔的年紀後悔當時。我用我的堅持和倔強換得了一身疤痕,而這些疤痕之下顯露出的是她的示弱和妥協。我沒有錯,她也沒有錯。而這場和原生家庭的對抗我沒有輸,但我也沒有赢。
小記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