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如果是因為第一部想去看的可以不用去看了,因為完全是兩部電影。雖然在澳洲的分級是15歲以上才能看,但全片幾乎沒有任何血腥暴力犯罪,台詞也沒有任何反社會内容,單純講自我認知,這種電影放在以前引進内地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影片整體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把奧本海默結尾半個小時上法庭的劇情用歌舞和幻想填充到兩個小時,而核彈爆炸這種高潮戲都放在了第一部,如果你連奧本海默都覺得冗長乏味的話,那就更沒有看的必要了。也許會有人說第一部也很壓抑也算文藝片,但是第一部結尾亞瑟起碼有高光時刻,全劇的主題也很明确,而第二部是連高潮都沒有,連犯罪片都不太算得上。觀衆就是專門來看亞瑟到底有沒有小醜這個人格的。我也不知道亞瑟到底是不是小醜,但是大早上去看的我更像是瘋人院裡真正的小醜。
不知道這電影的目标受衆是什麼,不是反超英不是反社會更不是反抗命運,漫畫小醜粉看了都會覺得自己是小醜,這部電影單獨作為一個講自我探索和身份認知的文藝片也是不合格的。
我這個對文戲、文藝片容忍度高的人看完真想說這不是純純的大爛片嗎?雖然在這邊看沒有字幕純聽英語,但是對話我還是基本能聽明白的,比純聽英語更讓我覺得别扭的是對劇情的處理。在看完結尾之後更是完全不知道它這出續集的意義在哪裡,為了出續集而出續集,對亞瑟自我身份認知這個點的探索也不是很有深度,想表達小醜是一種可以繼承下去的精神病毒又十分的老套。
lady gaga不适合演小醜女,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把這部演成歌舞片,小醜女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想抛棄以往漫畫角色的設定為第二部寫一個全新劇本也不應該把小醜女這個角色改成這樣。如果不是她叫哈利奎因,我完全不會把她和小醜女聯系到一起。我隻能解釋為這部電影裡的哈莉奎茵也不是這個小醜系列裡的哥譚真正的小醜女,畢竟蝙蝠俠在這部電影的時間線應該還是個小孩,亞瑟坐車去法庭的路上有給韋恩大廈特寫鏡頭。
這部在中國的票房和評分肯定是不會高的,也許有人會基于“瘋狂過後重歸理智”的角度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是我覺得對于絕大多數走進電影院的人來說,這部看完就會覺得是詐騙。即使沒有第一部的襯托,這個電影單拎出來看也是不及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