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分析

《盲戰》表面上是一部警察救愛女的動作片,卻無時無刻不透露着正邪對立,雙雄鬥智的經典港片影子,雖然它沒能做到這一點。

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掩蓋了東古這個蒼白刻闆毫無靈魂的男主角之下,整部電影真正的主人公——女殺手希娜,導緻了觀影過程中男主出場純看打戲,女反處處流露角色魅力的擰巴局面,最終的結果就是形式上它作為商業網絡電影大獲成功,被當作即時快消品看後即棄,内容上本來無人深究。筆者于此細察,隻得可惜故事之下被埋沒的主題内核,它原本可以做得更好,更有人情味。

先說人物,作為絕對主人公的特警東古,充當的是提供腎上腺素的打手角色,也是凸顯勇猛陽剛男性氣質的刻闆印象化身,你隻需要知道他很能打,愛女兒就夠了。簡言之,他沒有靈魂,作為人物塑造得不合格。開篇塑造他為救民衆打破成規進入法庭,末了也勇擔後果接受被辭退,他理想的參照人物是《怒火重案》中的甄子丹,外柔内剛,義薄雲天,同時兼具一位執法者的克制和智慧。可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影片75分鐘處被希娜以知道他女兒下落脅迫,他便毅然決然揮刀刺向趕來救助自己的前部下阿雲,于此大不義,這個人物之前失明狂躁也好,與部下插科打诨也罷,此刻統統崩塌,他成了服務劇情被随意揉捏的橡皮泥。也許編劇是為了強調愛女兒之深不惜罔顧友情同事情,所以包括此前誤殺龍王,此後目睹軍火販被殺,主角沒有絲毫道德追問,也完全忘了身為前特警的職業特點:執法同時也要守法。法與情沖突之時如何處理?也許這并不重要。

然後是本片最大的亮點,被許多觀衆稱為哈莉·奎茵一般的希娜,她殺伐果決,遊走在法律與道德之外,能為愛人痛哭殉情,也能為複仇步步為營。而且,她擁有比主角完整得多的人物弧線:年幼被父親賤賣——長大被惡人奸污——得遇愛人一同複仇——痛失愛人發誓複仇——出獄将往昔仇人一一誅殺——以愛之名讓主角飽嘗失親之痛。

佐證她作為高光角色,真正主角的證據也很明顯,她擁有遠超主角的閃回段落,最重要的兩段分别是被麥昆奸污,龍王金剛幫兇,和11歲被父親賣給金三角軍閥。這兩段閃回回答并呼應了她的角色動機——将奸污現場仇人一一殺死,以及性格塑造——被最愛的人背叛,缺愛的同時深受環境影響淪為惡人。甚至害怕觀衆忘記,每次殺死麥昆、龍王和金剛時,還要再閃回一遍奸污現場的畫面,告訴我們她一步一步完成了自己的複仇計劃。然而可惜的是,由于主流價值觀等多重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這種角色做不了主角,隻能淪為反派最終身死伏法,成為主角勇救愛女的背景闆,迅速被遺忘抛棄。

二、劇作剖析

...
《盲戰》100分鐘雙主角故事線

《盲戰》作為一部電影,情節編排是很工整的,幾乎每5分鐘一個情節單元,構成了100分鐘20個情節單元的緊實劇情密度。如上圖所示,每一個方框代表一個情節單元,方框的高低位置代表人物命運的起落升降,同樣顔色的方框對應的是雙主角合二為一的統一打戲劇情。前文提到的雙主角港片影子,在這個走勢圖上一目了然,主角的崛起和墜落對應反派的墜落和崛起,最終反派死亡,主角勝利,無話可說。

而且作為動作片,形式上,打戲的份量大大超出文戲,甚至到了轉場必打鬥的程度,也是分量紮實,值回票價。開場法庭槍戰+打戲、主角失明後發現被前同事監視纏鬥戲、希娜得知主角女兒失蹤同意轉移監獄之前安排犯人圍毆戲,以及龍王和黑金剛兩場小BOSS戰和僞大BOSS紮昆之前,三次與喽啰的打戲,幾乎可以說塞到爆炸無法再塞進去的程度,過程遵循遊戲通關一樣的小喽啰-關底BOSS-大BOSS的标準流程。兩人的動機雖然明顯,一為尋女一為複仇(舊的被奸污之仇和新的先幫助主角,然後讓主角痛失愛女之仇),過程卻顯得孱弱,因為表面上的反派實在太差勁,幾乎淪為邊角料——失去父親的紮昆充當了複仇黑幫少主、冷酷到衆叛親離的醬油角色并迅速領了盒飯。當然,隻要觀衆能從打鬥中獲得愉悅,打誰又有什麼關系呢?

但内容呢?這是一部關于什麼的電影?它的核心也許是複仇,提出的隐晦問題其實是:如果惡是環境催生的,法律不再伸張正義,那麼私刑執法應當被接受嗎?電影給出的答案當然是不能接受,但它也不吝筆墨地為邪惡做出了解釋,争取了哪怕一絲理解:真正的惡是環境帶來的制度失靈之惡,被這種惡戕害的人,隻是犧牲品。

我想或多或少會有觀衆在看到希娜小時候被父親賤賣,看到她說出那句:“如果我是你的女兒,你會救我嗎?”時,會油然生出一股動容與理解,即便是片刻,這也完成了影片最缺失最罔顧的那一點人性之微光。

三、個人建議

如果我是影片創作者,會如何修改這部影片,讓它達到我理想中的那個情理交融的狀态呢?

首先,我想剜去不必要的反派設置——麥昆父子,把最大的反派留給希娜或主角自己,形成雙雄對峙的精煉結構。

其次,我想讓希娜缺失的愛和主角追尋守護的愛合二為一,這又可以剜去不必要的希娜愛人角色,因為他充其量隻是提供了一個找東古尋仇的理由,而且迅速被淡化遺忘了。做法便是讓身為特警/警探的東古在追查女性失蹤案時與身為人口販賣組織殺手/頭目的希娜從針鋒相對,到互有理解,生出情愫,最終讓東古意識到自己失蹤的親生女兒其實就是希娜/或者自己不得不為了法斬斷情,親手終結已成為惡人的希娜性命。

然後,我想進一步豐富希娜的人物層次,作為曾經被販賣的受害者,如今卻成為邪惡幫兇的殺手,她如何應對越來越多的被賤賣的無辜女人?她是卧底卻不得不幹出龌蹉勾當?她在暗中伺機搗毀賊窩,解救女性?還是她早已泯滅良知,隻為自己所愛之人而活?

再然後,就是将東古這個角色立體起來,身為無能貪污的警局一份子,他也許在努力從自身出發伸張正義,明辨是非,但他如何對抗這種環境和系統?他努力尋找失蹤多年的女兒,卻發現她早已成為邪惡化身,站到自己的對立面?他在查案過程中如果與嫌疑犯相戀,這讓他如何處理自己與同事之前,執法者與護惡者之間的關系?

還有,《盲戰》的題眼,難道不正意味着:名為眼盲,其實心盲嗎?在一群目睹邪惡卻任由罪惡滋生的人之中,在如此凋敝黑暗占據上風的架空世界中,一個瞎了的警探,也許不隻是聽力提升,而且會将“人性”和“惡”看得更清楚,知道世界的真相卻依然為了心中的愛與正義奮力戰鬥,決不氣餒也絕不認輸,也許這才是《盲戰》的意義。

最後,得出我心目中的《盲戰》——多年以前痛失愛女的警探東古在追查人口販賣案時遇到女殺手希娜,希娜弄瞎了他的眼睛,他卻意外得到從希娜身上得到自己親生女兒的線索,在前同事幫助下他繼續追尋,察覺希娜其實也在為被害的妹妹複仇,因此二人聯合,憑借智慧和力量搗毀人販老巢,最終卻發現自己女兒也許早已死在曾為幫兇的希娜手中,兩人對質,東古親手殺死希娜,完成複仇,将她的骨灰帶回希娜故鄉。

四、一點感想

香港電影的沒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盲戰》中編号9527對周星馳電影符号的挪用,緻敬,“盡皆過火,盡皆癫狂”的槍戰動作場面,甚至開場希娜男友耍小刀的手勢,庭審法官頭戴的假發,女兒對父親喊出的“阿Sir”……都讓這部出于衆所周知的原因發生在虛構國度的電影汲取港片養分,彰顯港片氣質的事實暴露無遺。

無論是自小觀看周氏無厘頭,還是作為影迷喜愛港式僵屍片、警匪片、動作片乃至對銀河映像等如數家珍,我們成長在港片的滋養與塑造之下。私以為香港電影最精髓的部分,其實在于人情味。這座城市由于特定的曆史和現實因素,很強調港人的文化身份自我體認,也很注重對城市與生活其中市井小民的珍貴情感。

那種同事朋友之間惺惺相惜的攜手,父女支撐家庭的默契,乃至救助無辜市民的義無反顧,對惡人身世來源的體察,黑幫江湖義氣的珍視……其實是這部《盲戰》最忽略最不在乎的部分,出于種種原因,筆者亦不妄加置喙。隻希望這類作品今後越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