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沒有詳細的時間背景,但看人們穿着打扮和車型等,應該是處于上世界80年代的英國,以1982年英國新的影視作品分級制度開始實施作為故事的背景。

1982年11月英國頒布實施新的電影分類标準,電影分為U、PG、15、18、R18五級,這是英國電影的基本分類标準,以後對此作過小的修改,如1985年增加“Uc”類(表示特别适合兒童觀看),1989年對電影又增加了“12”這一級别。根據1984年的錄像法案,錄像制品也要經BBFC審查分級才能進入市場。英國BBFC的分類原則是:對電影、錄像、數字媒體的分類基于下列的基本原則進行考慮,在法律規定範圍内、不是潛在地對社會有害,成年人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想看的東西,節目的主題和情節應最大限度适合廣大觀衆,在節目上下文中出現的關鍵内容(如性和暴力)是在可接受範圍内的。

女主伊妮德就是一名電影審查員,因為批準了一部電影,在一起命案中一名殺手聲稱這部電影激發了他吃了妻子的臉,這也導緻她聲名狼藉。在她審查新電影《不要進教堂》時候,想起了多年前失蹤的妹妹尼娜,她相信女演員愛麗絲李就是她失蹤的妹妹,并且是被迫出現在這些暴力的電影裡。

與父母的溝通無果,伊妮德隻能利用制片人對她的好感試圖找到更多關于愛麗絲·李下一部電影的信息。但是她意外殺死了制片人。

從這一刻起,現實和夢境開始交錯不清,伊妮德來到了樹林裡,找到了拍攝地點,導演誤以為她就是演員讓她進入了角色,卻沒有意識到伊妮德完全脫離了現實,幻想着自己肩負着拯救她妹妹的使命,從而把影片裡反派的角色演員給殺死了。

之後伊妮德依然在自己的幻想中帶着吓得半死的“妹妹”來見自己父母,在伊妮德自己的世界裡一家人終于大團圓了,而現實中另外三個人都吓得夠嗆。

影片整體氛圍比較沉悶,甚至都沒怎麼出現白天的外景,說是驚悚片,但看起來更像是一部抽象風格的複古文藝片,主線劇情并不很清晰,而一些支線劇情來的和去的都有點莫名其妙,不喜歡這種風格的觀衆會認為是在浪費時間,可能學術派的會有些不同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