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春逝,江陵的冬天結束了,但是尚優和恩素的愛情從春日走向寒冬。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二十三歲的我觀看了《春逝》之後的感受,就仿佛是十六歲我第一次看岩井俊二,看《情書》和《四月物語》。那些在現在略帶網紅氣質的唯美愛情電影在當時給我的感受,是空靈和震撼的。結尾男主角尚優在稻田裡聆聽風聲和谷物搖擺沙沙的響聲,想起和恩素的戀愛點滴,随後畫面定格,但凡觀看者,怎麼能不動容,能不認為這是相見恨晚?

《春逝》擊中我的,是主角在自然中潛心發芽的愛情,是男孩為了她驅車幾乎跨國的距離的傻傻的愛情,是結局的分離,那些映射在我們回憶中傷痛片段。所謂再聽已是曲中人。

愛情的萌芽容易,男女主來到鄉村收集自然的聲音,這工作本身就帶有強大的浪漫色彩。他們試探、相互進攻,毫不避諱的陷入暧昧的陷阱。尤其是李英愛扮演的恩素,她極具親和力的美,溫柔的眼卻極具力量,似乎能看穿你悸動的内心。熱戀中的男女總是傻乎乎的,但是女孩總比男孩沉淪。恩素問尚優,你願意和我葬在一起嗎?尚優沒有回答,而是給了她親吻和擁抱。這多麼像你那位一遇到關鍵問題就消失的男朋友啊。

度過了暧昧期、熱戀期,愛情進入平淡,而殺死激情的從來不是細碎的生活,而是本性就如同浮萍一樣的人心。恩素對長久的感情缺乏耐心,尚優則疲倦于頻繁來找她。這一件件事消磨各自的意志,恩素在對尚優發脾氣後,還是略帶愧疚地将手搭在他的肩上。可是觀衆都明白,這一對男女的結局是如何的下場。

男女相愛那些事,自古到今仿佛不會變過。尚優的奶奶曾經被丈夫背叛,至今都無法走出這個傷痛。她有時會對丈夫的外遇對象甩臉色,也會偷偷跑出去尋找死去多年的丈夫。可是當尚優分手後日夜沮喪時,奶奶始終陪在他身邊。其實奶奶什麼都知道,但是也不免陷入自己愛情的困局。

《春逝》的節奏舒緩,平靜鋪開。在電影的前半段展現了大量自然景觀,二人在鄉間收集各種聲音,最後在一次暧昧的留宿後墜入愛河。當二人的感情出現質變時,影片所對準的主要是城市景觀,以及重在表現人物之間或疏離或緊張的關系。

我喜歡結尾對于二人關系的處理,恩素偶然想起了尚優,于是找他見面。眼前的尚優似乎成熟了許多,也沒有之前苦苦挽留恩素的窩囊樣了。二人走在街道上,恩素必須跑幾步才能追上尚優加快的腳步,也不知怎麼,她挽住尚優的手,問他是否今天可以陪她。但是也就隻有一瞬間,二人都意識到,此刻就是最好,一切都不好挽回。

他們在櫻花樹下握手,分别,不時相互回頭望着對方。導演在這一個鏡頭中,始終将恩素模糊處理,她的身影在畫面中逐漸縮小,而非使用正反打展現素恩的臉。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處理,因為這象征着一種模糊但又決絕的分别。觀衆凝望着畫面中恩素的輪廓,會想着:他們是否會反悔呢?這樣的想法在我觀看的時候,始終萦繞在我心頭。

在如今我也經曆了青春期和學生時光的時候,有過幾段愛情的我,更能體會到這部電影的美。想到在這方正的畫面外,有這麼多大自然的聲音。以及就着這詩意相愛的,分離的故事,都可以成為電影的素材,我便覺得電影之美之寬闊,實在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