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着女導演和倆女演員去的,先說我的預期:起碼要講好兩個主角之間的牽絆和救贖。
全部失望。

導演元素堆砌的痕迹太重,一些細節屬于錦上添花的還不錯,而在這部就變成了瑜不掩瑕。是因為想沖柏林的緣故嗎,衛生棉條是大大方方的展示的,但是月經兩個字是羞于啟齒的,前衛和保守的台詞沖突感極強。未成年懷孕、原生家庭、吸毒、替身演員演戲現狀……這部劇想要表達得太多,但是又銜接融入得不夠好,甚至在戲中戲試戲那段拖了文琪表演的後腿,甚至出現了“想飛”這樣的口号式台詞和最後的蝙蝠俠變身飛行,文藝片不是借口。

文淇是真的有演技天賦的,飾演的方笛很靈,這個人物是我覺得唯一一個能配得上片名的角色,那股陷進流沙裡但又不得不奮力掙紮的“沖勁”我是體會到了,她很會做面部表情,并且很感染人。但是電影人物篇幅的限制和編劇對角色的生活着色也決定了這個角色上限不會很高,但我感覺文淇的表現已經達到了角色的上限,未來可期。

劉浩存很适合演小白花的形象,但在這部劇裡我感覺到的就是違和,很違和。看了片尾演員表她是第一主演,但是完全淪為導演發洩表達欲望的載具,演技甚至不如配角出彩,沒有從她的表演當中看到想飛的欲望,看到的隻是落水之人的垂死掙紮,她的所有反抗都是喪失主動性和不得已而為之的,這使得田恬完全淪為方笛表演的陪襯。

關于兩個想飛的女孩之間的牽絆,電影隻不斷閃回幼時家庭沖突,兩個女孩同框溫情極少,甚至我印象最深的是方笛檢舉田恬騙錢的對抗性,我甚至懷疑設置幼時方笛捂住田恬耳朵唱歌謠這個情節隻是為了讓後面田恬哄露露能有一個呼應,而且這呼應也極其生硬。這使得長大後方笛對家庭的托舉嚴重缺乏動機,也許兩個人各自的故事線都是完整的,但是兩人的交集卻像導演硬生生扭在一起的,想問編劇:兩個女孩的親情和友誼以及救贖的交互就那麼難以想象嗎?

關于救贖:電影始終都在叙述兩個女孩的苦難,幼時雞飛狗跳占據很大篇幅。整部電影的救贖隻浮于方笛幫助田恬東躲西藏這麼表面的地方,最後田恬莫名其妙溺水情節更是讓我迷惑。(還不如多表現一點前期田恬的掙紮讓她自己在水中放開方笛自求解脫,還更合理些。)

誠然,現實生活确實有很多不幸的女孩正在經曆這樣的生活,也不是說電影不能反映現實,隻是我想說,現在歌頌中國女性苦難的熒幕形象已經不吃香了,現在的中國女性更需要的是能夠表現女性苦難中生長的角色,對比兩年前上映(最近是上院線)的《還有明天》掂量一下吧。

唯一好消息:男配都是工具人,但是還有壞消息:倆女主也是導演的工具人。整部劇沒有看到其他有人物光輝的女性角色,但主角都已經寫成這樣了,沒有女配說不定還是個好事兒。

無論如何,看到最後文淇化身蝙蝠俠飛走的鏡頭我終于釋懷地笑了,電影院裡最想飛的女孩其實是無所适從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