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说睡觉了,但是脑海里好像有很多东西急着迸发。(写于凌晨12.35)
去看了隐入尘烟,很喜欢,很感动,仿佛站在了一首朴实无华又深情浪漫的诗歌面前。这也许就是导演献给黄土大地和栖居于上的人们的一首情诗吧。
映后交流时,导演说自己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去表现什么,他只是记录了两个农民一年里的生活,以此向观众展现同一时空同一纬度下的另一种生活方式。然而这平凡中不乏浪漫又可爱。

开头下雪时,贵英在门外抚摸着驴,老四坐在门内吃饭,想要探头看看却又很克制。那个构图是第一个打动我的地方,两个人割裂又相互吸引着。
然后是为小鸡做孵化箱的时候,光从纸箱的洞口中泄出,照耀着男主女主还有墙壁,随着灯泡的摆动而摇曳。仅仅是一个鸡窝,却浪漫得不可名状。
下雨天,贵英听雨哨子的样子惬意又可爱,紧接着两人赶去抢救土块,在雨中嬉闹的样子实在让人羡艳。这一场雨的滋润,伴随着小鸡的诞生,两人的爱情也终于生根发芽了。村里的妇人都开始眼馋老四对贵英的柔情,羡慕贵英的好命。他们互相用麦粒在对方的手上留下花的印记,也把对方印在了自己心上。这种朴实的浪漫,最是难忘。
导演说电影里的耕种都是真正在劳动,拍一段,剩下的人把农活干完,然后再拍,再做,如此而已。农民对土地的喜爱与感恩也尽在这真实记录之中。老四的馍馍掉在了地上,他毫不在意的捡起来继续吃,还告诉贵英:所有的东西都是土里长出来的,土,是干净的。其中有一句没有直译,而是翻译成the soil rewards everything还是us了(需要二刷确认一下)。印象里老四唯有一次对贵英发了火,看似是说贵英无能无力,而我觉得到底是因为觉得她糟蹋了麦子,这是对自己体力劳动和土地馈赠的一种伤害。
当然了,种地也不乏悲伤和无奈。粮食长在土里,哪里也去不了,人也一样,离不开这片贫穷的土壤,又在城市里找不到归属。
在老四两口子用驴耕地时,远处却有机器耕地,而两人建房子又是因为借用的房子都被拆除了。农民们为了一万块的补贴,毫不犹豫地,把辛苦搭建、满怀记忆的房屋交给推土机碾压。机器化城市化的时代,似乎很多东西都失去了传承,失去了意义,很多人也都走散了。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什么才是家?母鸡会跑到故居生蛋,驴子会在被放生后跑回主人家里,而善良的老四每次搬家时,除了那个喜字,也从来不会忘记屋檐下的燕子窝。就算别人都笑他傻,他还是会在废墟中寻找燕子窝,把它安在新的屋檐下。老四到了城里的房子,却只觉得拘束,自己的动物们将无处安放。他亲手的搭建的房子,也随着爱人的离世而坍圮。所以,对他而言,是否还有所谓的家呢?
我记得放生驴子时,老四和驴子回头的样子,记得老四的忧伤,记得驴子突出的骨头,还记得那片沙漠的广袤和寂静。谁曾想到,曾经他时两个人坐在沙漠上,把关心的话通过食物传递。可是他关心的那个人呢,因为关心着他,在他们留下美好记忆的水中,永远的离开了。
那麦粒印出的花朵,麦穗舞动的样子,好像都成了凄美的绝唱。
映后导演和观众交流,提到影片中其实有数段配乐,但不想刻意煽情,只想自然而然,想来二刷的时候会更加注意音乐。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这两年来最喜欢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