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老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黑人題材”相當的“政治正确”。

詭異的是,白人,身為“既得利益者”,竟然也在其中“推波助瀾”,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老外那邊的種族矛盾是個大問題,單純以膚色來劃分等級,實在太low。

要做,就要做得“不那麼明顯”,讓你成為牛馬還沒地兒找原因,這才是“上策”。

...

其實,作為我等牛馬,對地球那邊的事兒,雖然“感同身受”,但其實并沒有那麼的“切膚之痛”。

電影是沖着拿獎去的,也沒太在乎觀衆的感受,整體感覺是“又臭又長”,老外為了“政治正确”簡直有點走火入魔的意思。

如果你不耐心看完,大部分情況下,就和故事裡頭的鏡頭一樣,搖搖晃晃,不知道說了個啥。

...

而且,故事裡頭有很多“抽象”的鏡頭,都是“有的放矢”,但如果你不代入,大部分情況下,基本就一晃而過了。

...

《醜陋的美國人》,這本書沒看過。

但是,看過柏楊寫的,尖酸辛辣,看了讓人不舒服,後來柏楊老先生也因為“口無遮攔”進去了。

柏楊老先生還算幸運,最後還能出來蹦跶。

...

故事裡頭,經常會有“鳄魚”出現,突兀得不能再突兀,陰陽得不能再陰陽。

...

大緻的故事,是講一個黑人小孩準備上學,途中搭了個順風車,結果,這哥們的順風車是偷來的,黑人小孩直接連坐,被派遣到所謂的“學院”學習,當然,不可能是山水莊園學外語那麼高大上了。

...

老外的“矛盾”,其實很直接的,沒什麼彎彎繞。

但是,如果把“白人”倆字拿掉,換成“他們”,依然無比正确。

但,人家都敢拍,你卻連說都不敢說。

...

在這個所謂的“學院”畢業,隻有一條路,那就是能“學”成第一名。

對不起,這當然是個“胡蘿蔔”,一直挂在牛馬的鼻子跟前,牛馬一直跑,一直咬不到。

當然,也有牛馬看穿了這一切,選擇躺平。

但是,“躺平”也由不得你,有的是辦法。

你敢再不消費,那别怪“我”不客氣了。

黃金最近為什麼漲價漲得如此離譜,自行掂量。

...

在這個“學院”,上頭一樣是“不管誰的錯”的,就是養在豬圈裡頭的兩頭豬,如果吵吵,就各打五十大闆,誰在乎豬的感受呢。

...

在這個所謂的“學院”裡,任何奇怪的事情都會發生。

但是,如果你感覺到奇怪,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有經驗的人會偷偷告訴你“求生原則”,苟,也需要經驗。

否則,死無全屍。

...

故事一直以男主的視角拍攝,所以,男主完全稱不上男主,鏡頭實在不多。

眼看進度條過半,男主才露出真容。

看得出來,是個“有想法”的小孩兒,這樣的小孩兒,結局可不會太妙啊。

...

他還很天真的覺得,“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可以捍衛自己的權利”。

作為“過來人”,看到小孩兒依然如此“純真”,隻能祈禱他能“自求多福”。

...

故事的叙事還是相當跳脫的。

其中夾雜了很多“以後”發生的事情。

多年以後,小孩兒以“第一”的身份,成功走出“學院”。

但是,“學院”裡頭的内幕,當然是“能瞞則瞞”。

實在瞞不住,最後出台個“官宣”,也就完事兒了。

看到這裡,基本都應該沉默了。

至少,人家“盼到了晴天”。

至少,人家還能在網上挖真相。

...

故事的鏡頭,之所以選擇在這倆小孩之間切換,是為了後續的“反轉”。

他們倆人,“唯一”一次同框,出現在“仰望天空”的期盼。

...

或許,想走出這個“學院”,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打破學院”。

...

老外的黑人,在争取權利的鬥争中,采取了一種非常吊詭的方式。

隐忍、堅韌,一步步挺直了自己的脊梁。

有趣的是,白人,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

這對“既得利益者”而言,簡直不可思議。

...

但是,故事的結局,出乎了意料。

在冗長的“無聊”之後,他們的夢想,被扼殺在逃亡的道路上。

學院的掌門人,當選為“年度最佳公民”。

老外的黑曆史,絕對的足夠黑。

但是,他們不掩飾,不粉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