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頓學派:

當電影先驅者們努力探索電影的技術與影像之時,早期的幾個英國攝影師們在海濱城市布萊頓中,創立了第一個電影學派:布萊頓學派。他們反對喬治·梅裡愛的“舞台即銀幕”的美學觀點,繼承了盧米埃爾兄弟“再現生活”的美學價值(現實主義萌芽),以“我把世界擺在你眼前”為口号,在表現普通人的生活和勞動時,将大量外景和情節結合起來,在露天場景中創造真實生活片段。同時,采用停機拍攝和自由交替組接産生多視點、多空間,标志着電影中的蒙太奇技術已經基本形成。

導演推介:

希塞爾·海普華斯(布萊頓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影像風格:

要說布萊頓學派的經典之作,那必然是希塞爾·海普華斯的《義犬救主記》。此片主要講述的是一條狗如何救出嬰兒被拐賣的故事。影片的叙事主題簡單明了,但也是早期一部能夠以動物為主角去拍攝的短片。在短片中,我們清楚地可以看到海普華斯用現有的電影技術,流暢且連貫的拍攝并剪輯出了狗狗如何跨河尋嬰、如何通報主人的一系列動作組接。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大量的使用外景拍攝,真實再現了驚現場景。這無疑是布萊頓學派的電影之作了。

義犬救主 (1905)8.61905 / 英國 / 劇情 短片 家庭 / 希塞爾·海普華斯 Lewin Fitzhamon

《被輾過的感覺》似乎是對《火車進站》的一種緻敬。《火車進站》我們可以看到觀衆對突如其來的火車似乎要駛出銀幕之感,吓壞了觀衆。而此部,更是将攝影機放在馬車即将經過的位置,讓觀衆更加親臨其境的感覺到被車壓的感覺——攝影機的視點便是觀衆的視點,景深處的馬車像攝影機襲來,視點的對等,一種壓迫感撲面而來。

被碾過的感覺 (1900)7.21900 / 英國 / 短片

針對于布萊頓學派是否真正提出了“現實主義”的美學價值,是有待考究——即使他們的創作思維符合現實主義的原則,但并沒有提出這一觀點。在海普華斯的作品中,我們仍然能看出一部與“現實主義”美學價值(現實主義關心現實與實際)相悖的影片——《愛麗絲漫遊仙境》。在此片中,大量的外景拍攝和采用停機再拍等特技攝影,卻僅僅服務于電影中的叙事,并沒有關心現實與實際,而是一部早期的魔幻題材電影。

愛麗絲漫遊仙境 (1903)7.91903 / 英國 / 短片 奇幻 / Cecil M. Hepworth Percy Stow / May Clark 希塞爾·海普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