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寅成出場時候影院裡的姑娘都在尖叫,啊啊啊,人奶手厲,打起人來了一點不含糊。南北韓短時間統一了,還是統一力量大。《黑鷹迫降》的另個大使館視角,這個槍戰場景拍的可真是令人渾身顫栗。小孩子捂眼睛太真實了,不能被資産階級糖衣炮彈腐蝕。在扭腰林肯中心電影院看得紐約亞洲電影展,韓國駐美大使出席,結束時候我回頭一看,哎,大師夫人這發型就跟電影裡大使夫人一毛一樣,可真是阿姨們鐘愛的燙發發型呢!

韓國再一次展示類型片自信之作。如果說《特工》對标的是《間諜之橋》,那《摩加迪沙》對标的就是《逃離德黑蘭》。對于非洲戰亂的還原非常精彩,朝鮮大使館夜逃的長鏡調度複雜,臨場感強;非洲孩子的威脅也有着微妙的情緒節奏,頑劣童稚與野蠻瘋狂并存,又一個沒有上帝的上帝之城。有了環境的鋪陳,韓國人與朝鮮人在針尖對麥芒的間隙裡的短暫融合所閃現出的人性光芒便更為耀眼,這也讓影片有了厚度。高潮段落的逃離囿于套路,好在有了貼書防彈、四車同行等等出人意料的設計,其中,不僅有類型元素的變奏(書點燃、串糖葫蘆的撞車與運鏡),也有諸多巧妙的隐喻象征意味(在混亂的世界,文明失效)。最後的告别與沉默,已經有了好萊塢頒獎季影片的意蘊

柳昇完作為韓國首屈一指的通俗動作情節劇導演,于《柏林》後第二次關于嚴肅南北題材的跨國大制作類型電影的高水準發揮。視聽上對保羅·格林格拉斯與巴裡·埃克勞德模仿得有模有樣,而一以貫之的對香港動作電影癫狂過火的場面設計的精神借鑒,在本片高潮的車隊逃生戲中展現出了絕佳的誇張想象力——被書本“裝甲”的汽車,飛馳在現實與魔幻之間,達成了緊張的調度平衡,而在彼時的摩加迪沙,丢掉了象征規定規則的文本紙刊,無序的暴動浩劫來臨,也是在這其中,本被政治意識法則束縛的半島人民,放下對立聯手搏命。煽情比預想中的克制,最終的分别值得琢磨,離開亂世回歸秩序世界後卻又背上了枷鎖。渴望統一的表達安置于這樣一個文本中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欽佩韓影頂尖創作者們對可改編真實事件與虛構故事的敏銳捕捉,并進一步構建出一個個南北關系的新傳說。

這不比《紅海行動》更好?相比較屈辱和煎熬,紅海的武力炫耀太過暴力和自滿。中華民族的自尊心過于強大了,他們甚至不願意仔細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是那麼曲折和苟且,以為偉大目标就是一切了。這個世界在不久以前還泛濫這民主運動,而某些不當政府作為,卻讓這些地區變成了人間煉獄。難道我們的國家和政府不是建立在暴力血腥和搶劫的基礎上嗎?為何變成了對武力的崇拜和高傲?還是說一開始我們也不過是強盜。的确啊,美化了,都忘了本質了。這個國家的人民已經不喜歡看屈辱事實了,因為"國家強大了"。
不過朝韓外交官的外交行為,太像日常生活買菜了。最後一陣朝韓外交人員舉白旗跑向意大利的場面,夾心餅幹,尊嚴人權全無,個中滋味,見者自知。最後的告别挺感人的,第一次感受到了朝韓統一帶來的渴望。
最近爛片太多了。難得看到一個看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