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肥成功後的賈玲,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喜劇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清冷感和距離感。

今年春節檔,一批黑馬橫空出世,相信大家的手機裡都被“狂瘦100斤”、“硬拉120公斤”的賈玲徹底刷屏了。

正如賈玲之前承諾的,她會把拍攝電影的過程,做成紀錄片,并且免費觀看,她确實做到了。

紀錄片《我隻活一次》,共有4個主題,分别是《冒險》《蛻變》《沖刺》《拳擊》。

...

最後一集與電影《熱辣滾燙》同天上線。

可以說,彈幕的畫風,與之前電影宣傳的積極向上截然相反。

...

諸如,“瘦了,臉上的肉還是有點松”、“減肥後,面相看起來‘刻薄’”等等。

以前,胖胖的賈玲,大家隻會關注她的喜感和高情商;如今,瘦瘦的賈玲,也開始進入女明星的賽道,要接受公衆對自己外貌的評判。

然而,這些都是“膚淺”的表面,電影真正要揭示的,不是減肥的力量,而是“這一年,我能成為誰”的那種,對未知的期待。

如果你隻盯着賈玲瘦了這一點看,那說明,《熱辣滾燙》真正的内核,你還沒看到。

今天就讓我們來講一講吧。

《熱辣滾燙》講述的是,一個肥胖自閉,被家人嫌棄,被愛人抛棄,被網絡中傷的讨好型人格,在一次次受到傷害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反抗和自我和解,并最終學會了如何愛自己的過程。

...

這種對世界報以熱忱和善意,卻總被回報以背叛、辜負、欺騙的循環,讓樂瑩形成了一層“自暴自棄”的保護殼,隻要待在保護殼内,保持最低的生存需求,就不需要和外界溝通,也就不會受到傷害。

然而樂瑩的這個外殼是非常脆弱的,隻是一層薄薄的面具,并不能阻擋惡意和傷害。

因為樂瑩并沒有一個“自我肯定”的内核做支撐,因此所有外界對樂瑩投射的指責、憤怒的傾瀉都會被她内化,反複強化“我”是沒有用的,這一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

而打破這一循環的唯一解法,是認清自己想要的,将那些“指責”“否定”的聲音一一拒絕,不要再優先考慮他人的需求,肯定自我的價值,活的更“自私”一些,并沒有錯。

今天,讓我們抽絲剝繭,看看讨好型人格,從幻滅到崛起的過程。

(1)為他人着想地一步步退讓,換來的卻是别人的“得寸進尺”

與樂瑩相反,閨蜜、妹妹樂丹和表妹豆豆,還有前男友昊坤,就是更“自洽”的人,他們為了給自己牟利,哪怕别人受到傷害,也并不會有負罪感。

閨蜜背地裡與樂瑩的男友在一起,都懷孕準備結婚了,才打算告訴她,事後,還希望樂瑩能夠冰釋前嫌,以伴娘的身份為她正名,免得背負“三兒”的罵名。

這樣無理的要求,樂瑩居然答應了。

妹妹樂丹前一秒,還在鏡頭前,跟母親大肆地發洩,數落着姐姐的各種不是;下一秒就為了孩子上學,想讓樂瑩心甘情願地将房子過戶給自己,毫不違和地打着感情牌“她可是我的親姐呀”。

...

而媽媽卻誤以為,樂瑩終于要走出獨立的第一步,甚至鼓勵她,表揚她。

(3)第二個保護殼的破碎:幻想中的愛情

離家出走之後,樂瑩的第二個殼子是她“幻想中的愛情”。

...

當昊坤因為店老闆老梁的偏心,失去了參加拳擊比賽的機會時,并不寬裕的樂瑩,預支工資,用5000元買來昊坤實現夢想的入場券。

沒想到,她轉身就被現實撞得粉身碎骨,昊坤放棄了夢想,接受了3萬元的假拳費,對于曾經口中的夢想,和樂瑩—-這個過渡期,“上不了台面”的女友,都棄如敝履。

昊坤是掙紮過的,自己的年齡、實力擺在這裡,是沖刺過後的一無所有,還是見好就收,保留體面,兩者之中,他選擇了後者。

樂瑩與餐廳服務員若曦不同。

若曦對男教練賣課的套路(約你=賣課),餐廳老闆口頭的“不規矩”都心知肚明,但她卻有自己的底線,懂得婉轉迂回地保護自己的不同;

但樂瑩卻像一隻飛蛾,不懂得表達卻有一顆執拗的心,哪怕滾燙的火焰,灼燒得體無完膚,也不願回頭。

這團火焰,燙得昊坤看見軟弱的自己,燙傷了企圖揩油的餐廳老闆油膩的自尊心,燙破了求職綜藝節目上“專家”和“觀衆”的冷漠和自以為是。

于是愛情離開了,工作丢失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謾罵淹沒了樂瑩,她終于失去了所有的殼子和退路。

畢竟面對網絡,人是無處可逃的。

樂瑩的忍讓和不拒絕,終于換來了所有企圖占她便宜的人的心滿意足,她變成了看客眼中想看的故事,隻剩下遍體鱗傷的自己。

(4)破繭成蝶的過程很痛苦,但最後卻是美麗的

現實不是電影,很多故事到這裡就完結了。

被現實摧毀了求生欲和生命力,隻有避世的行屍走肉,他們将永遠都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

...

妹妹樂丹,當她被問到對改變之後的姐姐的看法時,她給予了肯定,說瘦身效果挺明顯的,雖然仍嘴硬地說,“想要赢,還得找個男人嫁了”。

這就是電影令人欣喜的地方,電影并沒有陷入一種“樂瑩通過努力後,立刻就赢回了大家都喜愛和尊重”的俗套劇情中,畢竟那不現實。

因為自始至終,樂瑩需要赢回的,隻是與曾經自卑而渺小的自己和解。

樂瑩轉變的執念是“想要赢一次”,并不是通過“瘦身”變得和過去不同,從而得到周圍的認可。

而且可以看出,對于樂瑩的轉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理解和支持的。

...

站在拳擊場上打完整場比賽,是對過去無力的自己和所有嘲諷看不起自己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不必去過度體諒别人,為自己而活以後,得到的不是“複仇”之後的快感,而是一種超然的充實感。

樂瑩跑步過程中,這種心态的變化尤為明顯。

雖然電視上還是播放着,被惡意剪輯,中傷自己的綜藝節目,她已經可以不再理會,當作沒看到;

跑步時,路過背叛自己的閨蜜和前男友在散步,她也可以當作不認識,淡然處之,擦肩而過;

比賽結束後,曾經抛棄自己的“渣男”有意挽回,她也可以體面拒絕,說看心情吧。

誠然,學會拒絕和重視自我的需要,并不是終點。

在拒絕惡意的傷害和善意的幹預後,不以敵意看待世界,面對不理解自己的人,也不試圖解釋自己時的那種淡然,才算真正“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