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對泰坦尼克号着迷,我也一樣。
也許是因為愛情故事的浪漫濾鏡,或許是那艘沉寂在深海裡的巨輪本身。能親眼看到泰坦尼克沉船遺骸,無疑吸引着不止我一個人。所以當OceanGate承諾可以帶普通人潛入深海時,我完全理解那幾個乘客的興奮。但見證悲劇過後,内心卻是另一種冷靜下來的荒謬感。
紀錄片還原了一場披着科技和探索精神外衣的人禍。從表面看是一次設備故障,實則是整個團隊從管理到執行的一塌糊塗。
就像曾經的雇員所發出的靈魂質問:Stockton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解雇所有提出專業質疑的工程師,讓會計做駕駛員,把剛畢業的學生提為主管,還塑造所謂“年輕女性駕駛員”當成公司多元形象的一部分。
泰坦号潛水器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這種忽視專業、壓榨成本的操作邏輯,總讓人不禁遐想:如今究竟有多少企業和制度,正是靠着同樣的荒謬方式勉強維持着,而它們會不會出問題,隻取決于那層“窗戶紙”會不會被捅破。 這就是為什麼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不隻是為遇難者感到惋惜,更是對整個社會運行方式感到隐隐的後怕。我們以為世界在穩定運轉,實際上很難說會不會就像那句調侃—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Stockton最終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價。但其他人呢?那些被熱情、信任和對極限挑戰的幻想裹挾而來的同行者,是否意識到他們并非在冒險精神,而是在為他人的無知買單?
探索與自毀,其實真的隻是一線之隔。而深海中的泰坦尼克号,也許才是最諷刺的見證者。
我曾夢想親眼看到泰坦尼克的殘骸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關于封神電影的好壞,可以說比較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認為輕劇情重特效,是華而不實的空中樓閣。一部分人認為作為神話改編,需要一定的戲劇張力和市場需要。而我覺得封神這部片子是迄今為止,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神話史詩作品,他真的讓我看到了“不做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