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11月12日,距《星際穿越》在中國首映已過去十年。但遺憾的是,我從未真正坐在影院中觀看過這部電影,無法切身感受那極緻的視聽體驗。這部影片自上映以來就一直受到衆多的追捧,同時也免不了質疑。但是就我而言,這部電影的确是一部佳作,其對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持久的,以至于到現在它還是我心目中的電影TOP1。
因此,我把我的感受寫在下面,以表示對《星際穿越》的尊敬,對諾蘭的尊敬,以及對那無限浩渺的宇宙的無限敬畏。
當挑戰演變成人類大危機時,請追随科學的巨大力量
本片的科學顧問是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Kip S. Thorne)。另提一嘴,這位可愛的物理學家曾經三次就科學問題與霍金打賭,三次全勝。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靈感最初也來源于基普。基普為這部電影編寫了一本科普書《星際穿越》(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詳細地描寫了這部電影的由來如何曲折,同時用他的專業知識為我們科普了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以及基于現有科學的有根據的推測和猜想。這意味着,無論電影中的一些片段看起來是多麼的反常識,用現有的科學理論看,它們都是合理的,可能發生的。在電影制作前,這位理論物理學家就提出了兩條準則:
1.影片中的情節不能違背已成定論的物理定律,也不能違背已牢固确立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2.對尚不明确的物理定律和對宇宙的猜想(通常十分瘋狂)要源自于真正的科學。猜想的依據至少要被一些"備受尊敬"的科學家認可。
于是我們看到,在電影中出現的種種場景:使大量植物死亡的泛性枯萎病、能夠穿越時間的引力、可穿越蟲洞的存在、黑洞卡岡都亞、米勒星球上的巨浪、超立方體……這些或是已經證實的理論,或是基于現有科學的推測或猜想,這就是科幻的意義:科幻并非完全脫胎于現有科學理論,而是基于現有科學理論作出合理假設,或許有一天,這些假設就被驗證為真。這裡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關于黑洞的真實面目,電影拍攝時其實是并沒有觀測到的,但是制作團隊硬是利用物理模型,将黑洞的可能圖像繪制出來。後來被證實,這幅模拟的圖像與真實圖像極為相似。
星際穿越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圖像:在末日版的危機下,大多數人為了生存而放棄了科學。他們質疑二十世紀的“登月計劃”,認為這是非常正确的“政治宣傳”,實際上航天飛機、火箭等等都是“沒用的東西”,這是多麼的可悲啊!事實上,這真是人類的一項偉大決定,他們将目光轉移到那無盡的宇宙,因為他們相信那裡存在着無限的可能。
基普希望這部影片傳遞給大家的是:科學在處理嚴峻挑戰時蘊含着巨大的力量;在挑戰演化成巨大危機前,用科學應對是非常重要的。
在末日來臨的時候,科學是我們唯一可以寄以希望的,唯有科學才能拯救人類。當今看似“無用”的理論,一些基礎學科的研究,動辄耗費上百億上千億的科研經費,但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八竿子打不着,但是我們不能停止,因為終有一天,這樣的理論将會帶領人類走向一個新高度!
愛是唯一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事物
如果說有一個主題,在各種類型的電影中總是有它的身影,有無數種的表現形式,但是你從不會感到枯燥,那一定就是“愛”了吧。我曾經看過許多心理學上、哲學上對愛的定義,最後我發現:愛并不需要定義,也更不應該被定義。愛的存在可以說并不科學。事實上,《星際穿越》是諾蘭獻給其四個子女的深情禮物。他在采訪中提到:
“愛是一切人類問題的終極解決途徑。我覺得這部電影探讨的一個有趣問題是,科學至今還沒有解析和量化人類情感的途徑。我始終覺得宏大和微小是可以結合起來的,因為再大的問題最後也會回歸到我們是誰、我們之間靠什麼維系等簡單問題上。”
《星際穿越》中的愛是多方面的,有類似Cooper和Professor Brand對兒女的父愛,這一點兩人都是無私的,一個為了早日回家見到女兒而選擇耗燃料但省時間的着陸方式,一個在已經知道地球逃離不了毀滅的事實後将女兒送向太空;同時還有戀人之間的愛情:Amelia為了與Edmunds相遇多次提議要去他所在的星球,而且還說出了“愛不是人類發明的東西,它一直存在,而且很強大。”看吧,即便你是訓練嚴格的NASA飛行員,或是邏輯缜密的物理學家,都很難不被愛所驅動,但是往往,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方向。愛的力量是如此強大,黑洞都阻隔不了愛的傳遞,當兩個人的心靈因愛而碰撞在一起,物理世界上的距離已經不能阻隔他們,因為在靈魂世界,他們已融為一體。
其實,關于星際穿越,我還有諸多話題想要讨論,例如令人印象深刻的配樂,老實種地與探索宇宙孰重孰輕,危機之下的人性等等,這些都值得思考。奈何我的精力和經曆有限,目前所寫的這些也并不是十分完整,而且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或許還不夠深刻,所以,我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品味這部作品,去思索這些問題。這是我真正熱愛的一部電影,為了那至高的科學真理,為了那美麗而深邃的星空,為了這世間最偉大的事物——愛,我願意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但不是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