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否認,這部電影很有現實意義,諷刺拉滿,甚至可以說是一場大型社會實驗。但是這就是一部把粉絲騙進電影院,然後還要諷刺的電影。這套劇本裡面亞瑟需要是小醜嗎?把小醜換成任何一個蒙面人都無所謂,并且摘掉小醜這個标簽,以華金的演技這部電影絕對不會是這個評價。
但是沒有小醜這個标簽,第一部你不讓主角穿那套紅西裝,畫小醜裝,他能得到那10億美金的票房嗎?還會有這第二部電影嗎?。第一部投資5500萬,這第二部光男女主和導演的片酬就差不多5500萬了,這些是誰帶給你的?是“小醜”還是“亞瑟”?
當然,你想拍也可以,喜歡諷刺,喜歡反思,沒問題,那你預告片又在幹什麼呢?預告片裡剪輯呈現出來的是這個内核嗎?你在把粉絲往哪裡帶?
你自己挂着清真的牌子,騙一群回民食客進來,然後端上來一盤豬肉。客人罵你,還要被指着不懂美食,審美低下,還要被說“諷刺的就是你”“是不是三觀有問題。”
哪有這好事。
我有偏見,但是這偏見是你帶給我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