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它講人,講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而不是叙事(這兩者有本質區别,故事是個很美的東西,而叙事隻是一種劇本邏輯),在小體量的創作裡頭,這是有意思的導演和沒意思的導演之間的差别,相對而言張律有點前者的感覺(但是有不足,我後面聊),而洪尚秀更接近後者,從很深的角度,我對洪尚秀始終沒太大感覺,就如同我對pta,對大多數美國導演,甚至全球大部分導演,都沒什麼感覺,唯獨對法國導演會不一樣。回歸到洪尚秀,即便是我看過的裡頭最好的那部這時對那時錯,我也覺得撐起人物之間感覺的是說話,是叙事(這時對那時錯最出色的是颠覆傳統叙事的結構,但即便如此,我也隻覺得就那樣),而非人的故事,洪尚秀是那種刻意拍電影的導演,像當代多數導演一樣,我現階段不太喜歡,而很早以前有吧友給我推薦過張律,我一直有計劃,但是今天才看了他的第一部電影,對他有了些微興趣,我覺得張律比洪尚秀會更懂故事,後者我覺得是啰嗦和導演藝術矛盾又詭異的融合者。
先回歸電影,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多者之間的故事還沒掀開謎題的階段,所有引起我們猜測的,還有人物之間正在發酵的那種味兒,是美的,是朦胧的,是引人思考和沉醉的,人和人的故事在人物之間産生了很好的化學效應。而往後,當故事開始強行創作,就像我曾經提過的陽光普照的問題,或者吉祥如意的問題,它沒有在一個可能更好的藝術直覺下找到電影更準确的方向,因而在還沒想透之前強行創作了後續拖沓的故事。我始終在說,電影不要太框架化,也不能畫蛇添足,這部作品裡日本男人的女兒那部分就是明顯的畫蛇添足,其實這個角色他已經表達得非常豐富,而女兒的出現和失蹤則是刻意複雜之後的多餘創作,國内外的導演都有這種毛病,就像吉祥如意為了拍成長篇而畫蛇添足,陽光普照後半段的故事如果我是導演或者剪輯會全部剪掉,這部作品稍微好些,因為結尾有意思,但是後半段走向結尾的過程,我覺得故事之間的内涵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這是不足的地方,而且也确實累贅,從觀影的角度或者從電影的整體出發,還是有更簡化的方案可以更好的呈現這樣一個越往後越不清不楚又越不能充分自圓其說的故事。
演員來說,還行,但是從更高層面來說,配角比主角好,三個主角,我怎麼形容,和多數中國演員一樣,我通常形容中國演員表演就像還沒入味就急着上桌的鹵味,總感覺嘗不到人物更深或者說更核心的特質,歸根結底,他們的理解和表演還都不夠透徹,也需要向更真實的維度精進,中國演員欠缺深度創作人物的思維和把演員作為電影藝術主體去帶入演員作者屬性的旁觀者特質。
最後還是回歸電影的創作邏輯,一個相隔二十年的故事,我年輕點的時候真覺得這種故事都不太可信,現實會淡化一切,再美好的東西都敵不過時間,但是年齡增長,發生在我身上也曾經有一個故事,讓我能夠相信它的可能性,這也正是我喜歡電影前半部分的原因。這部電影其實很接近我經曆過的近似的故事,我有過一份深埋的情愫,到今年十月就滿了11年,我們也有八年沒見了,也從沒聯系過,認識的那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難的三年,抑郁症最嚴重的時期,就在那個階段,完全兩個世界的人有過斷斷續續的交彙,我們之間自始至終都算不上熟悉,因為二者的差異大到無法找到一種準确的詞彙來形容,我覺得連物種之間的差異都未必有我們之間來的大,但是這種感情就這樣産生了,沒深入熟悉過,個性和興趣甚至各自的世界完全在兩個不同維度,分開我們沒道别過,之後八年間,頭幾年我還在和抑郁症做鬥争,沒太去想過這種感情,當我從抑郁症裡完全走出來後的那幾年,那種記憶和情感突然間變得深刻,我從未對這份情愫感到過遺憾,如今留下的的其實更多是一種美好的念想。其實這部作品從他們見面開始,你也會發現,三者之間或者加上那個日本男人,四者之間,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他們隻是在追憶過去,從遺憾中面對現實,再面對自我,每個人都想要從她身上找到一個答案,這種感情我覺得已經不是愛情,隻是有些記憶和執念太美,以至于我們以為它們是愛情。但是很遺憾,我覺得演員之間隻是有那麼一點味兒,但是從導演、劇本,再到表演,那種味兒都沒那麼深入的表達出來,它收束得太淺了,更像一種理想化創作出來的産物,人物之間的故事往後就淡到還沒入味就已經上菜讓觀衆吃完了。
最後,還是表達感謝,這是我今年在院線看到的唯一一部能夠讓我找到共情的電影,這是一部對我胃口但是有不足的作品,即便如此,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創作,有時間建議可以去電影院看看!

最後吐槽一句,電影的名字真的土得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