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成年人理智又上頭的愛情

最初點開《半熟戀人》的原因,不是因為騰訊視頻首頁的推薦“成年人網聊戀愛”,也不是因為自帶甜美愛情故事“備忘錄”的觀察員,而是突然看到的一則讨論,“為什麼羅拉這麼好的女孩子,永遠沒人選?”

抱着好奇這個女孩到底有多好,和一點共情“我覺得我也挺好,也沒人選”(不是),我開始追這部綜藝。

然後,《半熟戀人》成為了第一部我父母和我一起看完的戀綜,他們甚至一度比我還積極興奮。

今天這部綜藝結束了,我有些想法,想談談,記記,不然我怕它們像不出兩周就消失在騰訊首頁的推薦一樣,消失在快節奏易沉浸表面的生活中。這個特殊的鐵皮盒子,至少可以幫我留住當下的體悟和感受。

《半熟戀人》很真實,它并沒有完全體現社會的戀愛現狀,任何一部綜藝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但它展現出來的東西是真實的,反映出來的問題是真實的。

演播廳的常駐觀察員們年齡适中,有已經步入婚姻的,有正在熱戀的,有談過但單身的,不管怎樣,都真的談過戀愛,我覺得這一點對于戀綜而言,很重要。

隻有真的談過,且不懼于分享自己戀愛的個人真實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觀察員說出來的話,才是有生活經驗的支撐的。或許意見之間會存在不一緻,但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和需求本就不相同,無可厚非。這樣背景下的讨論才是有意義的,有輸出的,經過現實實踐的。

綜藝的參演嘉賓,為了滿足綜藝看點與大衆審美,來自各行各業,有着優秀的外表和漂亮的履曆,一如既往,大家都會困惑,“這麼優秀了,還單身,還愁找不到對象?”

我很喜歡《半熟》的第一個點在于它沒有回避這個問題,在開頭,它就把這個問題點了出來,并進行回答:現在單身,不意味着一直單身,前任沒什麼不能說的;因為優秀,所以更有獨立人格與自己想法,不苛求、不将就,靜等緣分到來。

開篇,網聊切入,然後線下網友見面,一個真實的暧昧“見光死”的場景設置。

我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抵制網戀,也不是說網戀一定不成功,沒有那麼極端,隻是覺得這個形式很好很貼近現實。現在我們可能确實會花大量時間同人在網上交流,交友軟件層出不窮,但半熟的這種開場形式可以讓大家清晰認識到,任何關系,尤其是愛情這麼親密的關系,最終都逃不開真實接觸,陽光之下,無可遮掩。

網絡上的交往确實可以輔助我們在排除外在因素幹擾的情況下,迅速直觀了解一個人的談吐、價值取向,然而,我們逃不開現實。我們終究會離開屏幕,來到真實生活中,面對面坐下。人是複雜的,社會的,綜合的,外在因素是我們無法從自身剝離一部分。最終認定一個人的時候,不還是會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一個綜合分數。

看了這麼多戀綜,《半熟》的嘉賓真的讓我感覺到真實(當然有一位,不清楚不多說)。他們墜入愛河時會秒變幼稚小學生,樂呵傻笑,卻也始終保持着成年人獨有的生活沉澱後的冷靜與理智,大嫂清楚明白“有好感,願意進一步發展,但這才多長時間,還得看”,大哥情話滿分選手,也是閱遍戀綜的我看到的難得的人間清醒——“我在想節目結束之後,回到真實生活當中,我們該怎麼辦”,羅拉坦誠單親媽媽的身份,和過去不成熟的自責态度,她面對愛情的到來有着真實困擾,卻依舊鼓勵其他身份相同的女孩“我們值得被愛”,王能能的勇敢直球外面包裹着成熟的分寸感,“我很讨厭失控的自己,但它就是來了,無法控制”,周錦舜的認真執着,愛而不得卻并不強求,另外三個女生的友情也令人動容。

相比于大哥大嫂,“巴啦啦能量”這一對可以說是“緣分”的絕美體現。那個moment就是突然到了,意料之外,直擊心髒,所以請相信愛情,它真的存在。

之前網上有段風靡的視頻講每個人的生命周期不同,我覺得愛情也是,相信愛,勇敢愛,認真愛,屬于你的他/她會在你的時間點到來,隻要是對的,姗姗來遲也沒有關系。

跟比《半熟》早一點播出的《單身即地獄》比起來,這部正兒八經的國綜真的赢太多了。

首先它是原創的,值得表揚。

機制和理念方面,我真的讨厭《單身即地獄》,地獄島天堂島,這就是直接把愛情同物質劃等号呗。沒被選中就是loser?這錄制環境的逼迫壓力,這麼短時間,你管這種選擇叫愛情?誰說人與人之間就隻有愛情競争了?憑什麼單身就在地獄啊!裡面的交流似乎也很浮于表面,并沒有太貼近現實的東西存在,不過可能它的定位就是都市玄幻吧。

我還是喜歡《半熟》。我始終堅信,真正好的戀綜是貼近現實的戀綜,是能發現問題,引起共情,并且努力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的綜藝。

每晚看朋友圈的機制較以往更刺激也更真實,現實生活中喜歡我們每晚給我們發短信表達情意的概率很小,并且我們也不太會清楚地知道周圍到底有幾個人對我們有好感。因此,半熟采取每晚發朋友圈給有好感的異性,并讀取感興趣的異性的朋友圈。你發給他,但他是不是發給你的呢,他又會不會看到你寫的,如果不是,你知道了現實情況、他與其他人的回憶,你又會如何抉擇呢?這樣複雜的情況,才是真實的情況。不是所有愛情都像偶像劇裡的男女主那樣命中注定,周圍還有無數助攻,現實更多的是波折、未知、疑惑、甜酸,但也正因此,生活往往比電視劇更敢演。

所以沒有必要一定成對,不是說一開始選誰就必須一直到結尾,延續抑或反轉,真實體現,才會讓觀衆共情,因為生活現實就是如此精彩。

《半熟》中,除了甜蜜愛情,還展示了姐妹情,兄弟情,愛而不得的難受,拼盡一切後的灑脫,痛哭後的釋然,和做自己的堅持。人這一生不是隻有愛情,沒有什麼非誰不可,沒有什麼狗血争鬥,成年人珍惜愛,但也懂進退,他們知道要先愛自己,這一點的體現,《半熟》做到了。在《半熟》裡每個人最後都是赢家。

《半熟》這個名字的本意按節目組介紹是特指嘉賓是年齡在30歲左右的群體,但我覺得換一種方式理解它,更為有趣真實。

如果說戀愛是生米煮成熟飯的過程,戀綜的結局最多就是一份半熟夾生的米飯。虛拟的環境,雖說還在正常工作,但居住環境和平時的行為習慣與日常有脫離是必然。因此,這樣誕生的親密關系沒有經過真正現實的考驗,越脫離現實,節目結束回到日常生活後,就越難走得長遠。所以大哥會擔心,羅拉會顧慮。這是《半熟》中我最喜歡的一點。

戀愛是浪漫的,更是嚴肅的。我不要全糖的戀愛,我想要一份全熟的戀愛。

節目走到末尾,有情人終成眷屬,其他人也收獲友情,不知道他們之後會怎樣,但我祝福他們,也祝福所有相信愛情的人,勇敢愛,真實愛,be happy, be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