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評論區有很多愛情向的解讀,我想說說自己的角度:鄰裡關系。如果偶像劇和超級英雄電影是一種精神春藥,那1988對我來說,也是一劑對完美鄰裡關系的安慰劑。

我1987年出生在華北平原一個國營采油廠的後勤基地裡,那個地方叫“五七農場”,之所以叫“農場”,是因為那裡為采油廠員工生産糧油米面瓜果蔬菜等後勤物資。我的媽媽是面粉廠的一個職工,我的爸爸是采油廠的前線員工,每星期回家裡來住一次,下周再返回前線隊裡。農場裡的大部分居民都和我家情況相似,所以我實際上是被一群媽媽們養大的。我們都住平房,我們都有菜地,我在那裡過了好幾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幾個場景之一是,晚飯時刻如果媽媽加班來不及回家做飯,我就随便走進某個鄰居家的廚房,大吃大喝一頓,臨走鄰居還會往我懷裡塞幾個包子或一袋小米。另外一個場景就是,下午飯點我在外面和小朋友們玩泥巴,遠遠就能聽見媽媽喊我回家吃飯的聲音,第二天老師還會在教室跟我講她在家裡聽到了我媽媽的聲音。

學校裡,記憶中老師從未以各種理由逼迫我們學習,但對我們的德行管教甚嚴。有一次我從家裡偷了一瓶酒帶到學校和小朋友們分享,結果就是趴在黑闆上撅起屁股被一頓爆抽。老師們不會因為誰考試成績差就當衆羞辱誰,反而真的擅長激發一些我這種學渣的學習興趣,比如我當時偏科嚴重的生物。同學之間我們從不比較誰的家境好,也不比較考試成績并以此劃分小圈子,我們比較的,可能更多是誰會玩吧。

上面幾個極具1988氣質的畫面,在我成年後再也沒有見識過。我現在住在北京海澱區的一處學區房裡,隔壁鄰居是誰長什麼模樣我并不關心,我隻希望以後能買個隔音效果超級好的房子,沒有鄰居最好,去TM的學區房。海澱區孩子們的時間寸秒寸金,補習班一個小時的費用都是家長們拼命換來的,怎麼可能舍得讓你玩泥巴。

而1988裡的那份感動不止于愛情,還有那份難能可貴的鄰裡之情,還有成年人的責任與擔當,還有小夥伴們那種不攀比不勾心鬥角的單純,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1988,卻不敢看第二遍的原因:它曾經在我的生命裡出現過,但我不知道它能不能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