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部劇故事情節不強,但有一些女性的視角,一看就很有認同感。

1,如果在有男孩和女孩的家庭裡,吃的東西一定會偏向于男孩,雞腿男孩吃,雞翅女孩吃,還會美其名曰,你早晚是要飛出這個家庭的。記得有段時間弟弟每天有肉餅湯吃,我問媽媽,我也想吃肉餅湯,媽媽說弟弟小,可是那時候比我小兩歲的弟弟和我一般高,明明該補營養的是我呀。

2,飯前食材的準備和飯後碗筷的收拾,都是女孩子做,男孩子是很少插手的。我記得這些都是我和姐姐做,如果弟弟倒下垃圾是會有零花錢的,而我們每天做這些是應該的,媽媽說你是女孩子,難道不該你做嗎?我現在還能記得冬天油膩的碗筷有多麼難洗。我讨厭吃韭菜,因為韭菜特别難洗,要一根一根掰開洗裡面的泥。

3,如果女性愛做飯會做家務,會被評價為賢惠,會是成為好妻子好媽媽的基本條件。從小每周都是我和姐姐打掃,弟弟從來不需要打掃房間。家庭裡所有的家務默認是女性來承擔,男性婚後也很少幹家務,如果幹了家務也會說是幫女性做的。去看看小學生的教材,配圖都是爸爸出去工作很辛苦,媽媽圍着圍裙在家裡燒飯。

4,在女孩子要考大學的時候,以前的家庭會希望她報考離家比較近的大學。有男孩和女孩的家庭,會希望女孩留守在父母身邊,能夠照顧父母。我有個同事,家裡有兩個哥哥,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當時她在福建,她的父母就強行讓她回了江西。

5,工作中如果聚餐,女性如果會喝酒會被調侃,女性如果不會喝酒,言語中也會逼着你喝酒。所以我特别讨厭敬酒,哪怕是朋友或者是家族裡吃飯,我從不敬酒。酒桌上那些男性長輩面紅耳赤,口沫橫飛的爹味發言實在是倒人胃口。

6,多少中年夫妻,已到相看兩厭的地步。我倒是能夠想象,如果和我最好的女性朋友在一起養老,我們會過得非常的舒心。

7,在職場中,日本女性很多是選擇派遣,相當于我們這邊的臨時工.短期工,待遇更低。女性婚後育後,與社會脫節更難找工作,在婚後育前也會受到職場的歧視。雖然一直延長生育後的休假,但這隻會讓女性在職場更受到歧視,更難找工作。昨天看到新聞2022年中國的人口已經是負增長,雖然國家出台了那麼多的政策,但是女性用自己的實際的行動在投票,女性越來越晚婚,越來越少育。

8,這部劇可以從更深層次探讨女性問題,有很多女性選擇單身的生活,這個群體也可以有很好的友情,可以抱團一起養老。面對家庭的催婚,她們也可以像劇中的兩個女性一樣不回家,堅持自己的選擇。到後面猝不及防轉成女同劇,雖然我贊成同性戀,但是我覺得這樣一下子格局反而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