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了解這部影片是源于電影頻道的推介,鏡頭前母女歇斯底裡的争吵令我感覺真實。我始終認為好電影是不論年齡的,各個年齡層的觀衆看完電影都能有所感悟。《Lady Bird》就是其中之一,我認為它象征那些年我們的叛逆和迷茫,也記錄着我們的蛻變和成長。

情節很容易就能概括。克裡斯汀最初不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将自己的名字改為Lady Bird,她渴望母親的認同。在經曆了升學、戀愛失意、友情危機等問題後,身處異地的她在看到母親寫的信後恍然大悟,她為很久以來對母親的不理解而懊悔,最終将自己的名字改回克裡斯汀。

女主在青春期裡一直想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沒法逃脫父母的控制,沒有經濟基礎就沒法讀心儀的學校,還有和異性交往、朋友相處的問題,那個時候她沖動莽撞是因為内心迷茫,總是為了滿足内心的欲望或虛榮,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透過影片将我們從現實拉回過去,一時間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曾經類似這樣不解家人的用心,對父母亂發脾氣。等到現在回想起來才覺得有些後悔,看着他們漸老的容顔開始懷念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成長就像一個怪圈,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又想極力挽回。

我們終究都會把青春粉刷一遍,将那些瘋狂的歲月掩蓋于平靜的面龐下。我們都會慢慢成長成熟,褪去曾經的反叛和躁動。在我們學會對父母表達愛意時,在我們終于接受了自己的名字時,當自己為人父母時,我相信總有那樣的契機。

最後的結局很完美,女主與自己和解的同時也與前任、朋友、父母和解。人生還有個課題是分離,畢業就要去新的地方認識新的人,原來的閨蜜也不能朝夕相處了,能依靠的隻有自己。如果身後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那麼心中就有了莫大的勇氣。

多說一句将Lady Bird翻譯為伯德小姐真的好嗎?私以為譯名完全丢掉了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