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断清肠日,预感会比较难捱,需要找点能让我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干,于是一口气追完了这部剧,出门散了个步,现在是晚上八点,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这场闹剧以路怒开始,以ICU病房里男女主拥抱的镜头结束。前半截只觉得抓马,到第八集开始爆哭,眼泪止不住的流,非常解压。

...
EP10 ICU病房里男女主拥抱—全剧终

看完东亚人压抑的日常,只想把它分享给我妈看看,相信她会像我一样爆哭。她和女主一样,八十年代人,很少提及但内心始终怨恨着原生家庭,总是很紧绷、很疲惫,然后歇斯底里地爆发,不加掩饰地指责。

很不幸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也是如此,只不过程度不及我妈,但我确实也有过和女主、和我妈同样的担心,自己这样的性格要如何养育下一代,如果说性格代代相传,上一代把他们的痛苦发泄给下一代,把愿望——完成了的、尚未完成的寄予下一代,那到哪里停止,这是什么恶心的代际循环。我有和Amy类似的经历,但我妈用不同于Amy母亲的、更直白的方式解决,她心疼我的缄默,但我能感受到,她也埋怨过我,甚至把婚姻的失败归结在真相的迟来上过。我感慨母女关系的隐秘与神奇,血肉的连接,情感的共振,她们总是清楚地知道对方的痛处和欲望,能感知到种种难言之隐。

在这个南方潮湿阴雨的夜晚,我突然很想念她。

Amy追求一种纯粹的爱,可惜她过早地看清了人世间的真相,“所有的爱都是附带条件的”,即使是女儿,随着长大也会提出要求,甚至在婴儿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无条件的爱也只不过是因为没有言语和行动能力,迫于生存需要而为。Amy被父母“牺牲式”的爱所绑架,撞见了父亲的出轨,不被允许表达负面情绪,Amy隐藏起了真实的自己,心理暗示中出现的巫婆告诉她“因为被看到了就不会再被爱了”,她压抑痛苦是因为她无法爱自己,无法正视阴暗,因果双生,她始终做不到自我悦纳,恰恰也是因为她在压抑真实的自己、真实存在的痛苦。

...
“因为那样就没人会爱你了”

Amy不断用工作麻痹自己,于是她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她把期望寄托在伴侣身上,所以她找到了看起来与她互补的、是她人格中缺失的那一半的George;

但是这些都没用,诚实地凝视内心时,任何看似坚不可摧的修饰都失去了效果,任何精彩绝伦的演出都迎来了闭幕,她还是要独自面对那些无比虚无和孤单的时刻。

...
Fumi帮Amy隐瞒出轨

在咖啡店打电话时,她也只是一位需要用给他人留言来应对独身尴尬困境的老妇人,她的窘迫、孤单,外在表现为骄傲、犀利。所以你看,有些看起来很难对付的人,是因为他们心上悬着一把刀,不刺别人,就会刺向自己。我感觉全剧Fumi最高光的时刻就是Amy问她为何帮自己隐瞒出轨,Fumi迎上Amy质询的目光,语气平静地“我生来就爱助人为乐”。

George,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只温和的平凡的笨熊,身为日本传统武士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有种非亚裔的气质,迟钝而容易满足。剧集前半部分,他似乎是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夫的形象——俊朗的外表、稳定的情绪,但等等,越看越窒息是怎么回事、、George像是Amy一位关系特殊的同事,而不是Amy的心灵港湾,他不能给Amy提供情绪价值。

Paul,帅气的笨拙的弟弟,我开始思考非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的平衡,老大和老二总是有着那么多不同。老二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松弛感,自带诙谐光环,“人生乱套我睡觉”,却往往运气不赖,让人一度怀疑是否大智若愚。

Danny,用Paul的话来说“他为任何人拼命,除了他自己”,皱巴巴的生活,别扭的性格,看得我眼泪直流,他绝非坏人,也不是笨蛋。因为在童年时被排挤孤立,所以对孩子格外真诚和温柔。他对弟弟的爱,本质更像是对孤单的惧怕,他希望George总能和他保持一致,所以自己没读上的大学不想弟弟离开自己去上学,用Paul女友的性感臀照打飞机,羡慕弟弟强壮的体格自己也去健身,他渴望获得弟弟的认可和尊重——就像小时候那样,其实他格外在意Paul对他的看法,才会在表格提及称呼的含义时表现得那么过激,他不能接受弟弟脱离他的控制。Amy说的对,Pual离不开他是因为他不想让弟弟独立,他需要也享受这种被依赖的感觉。他一方面讨厌传统东方家庭给长子套上的这种枷锁——更多的责任、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付出,另一方面他画地为囚,作茧自缚,不愿放手,在抱怨付出的同时享受付出,甚至对弟弟的不接受而不满。这就是东亚家庭畸形幸福感的现实。

Danny和Amy原生家庭有个共同点是,他们父母总喜欢用牺牲和付出来强调爱的程度,不加掩饰地进行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以及总把“我会为你的成功感到骄傲”,这更印证了爱都是有条件的,父母为子女骄傲,是因为子女的成功成就以及为家庭所做出的的贡献,他们爱子女所带来的价值而不是他们本身,不是他们的人格、灵魂、“养儿为防老”让亲情变质和贬值,像是一种等价交换,一种投资。

所有的经历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爱人爱你青春时的容颜和华年,爱你提供的情绪价值,父母爱你是他们基因的延续,是他们教育的成果,子女爱你的庇护,爱你给出的爱,朋友更是因利而聚,在人生某一阶段彼此合作,互取所需,然后滴到站了,他们一个一个下车。没有无条件的爱,也没有无条件的恨,有时候恨甚至比爱纯粹和长久多了,直接、真实,不作任何修饰。

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痛苦,但经济压力最容易成为痛苦来源,或许就像那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就像Amy和Danny的对比,有钱有权就总有退路总有兜底的能力,容错率极高。

第九集末尾,Danny逃出别墅遇上惊魂未定的Amy,二人再次路怒,配上悲怆的圣洁的女声吟唱BGM,二人驾驶两辆车在旷野竞逐狂奔,车灯把黑夜戳出几道窟窿,竟然有几分末世狂奔的浪漫感。

EP10 Danny和Amy搀扶着走在隧道里

第十集Danny和Amy搀扶着走在隧道里,计划着如何对外作出合理解释,以及对未来的打算,隧道尽头是北美深秋的旷野,有着那种明媚的容不下任何阴霾的阳光,似乎走出去就是“王子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happy ending,但此时George冲进来,一枪击碎了这个画面,真是毫不讲理的、来不及准备的、荒谬的的情节,但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不是吗?什么都抓不住,没有什么永恒,就像第二十二条军规,时刻提醒着我们这是个非理性的、无秩序的、梦魇似的荒诞世界,较真你就输了。

我之前的理想伴侣是互补型,现在看来互补可能确实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家庭在普世价值观念中蒸蒸日上,但很难真正彼此理解,因为理解本来就是一件门槛很高的事情,恋人或许会一时的爱意上头而选择牺牲自己的观念全身心共情,达成理解的目的,但这种理解代价太高,且并不牢靠,容易崩塌。

就像Amy和George是互补型,从内而外全部互补,Amy爱George,但绝不敢在他面前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她不是没自信而是很有自知之明,George接受不了,她认为George很多时候确实理解不了她,即使他很努力去理解了,但不同就是不同,所以她并不强求,只是默默戴上面具,尽可能享受这种表层的幸福。

Amy和Danny才是真正的soulmate,彻夜长谈的那一晚,他们于彼此而言变得透明,让我想起了《倾城之恋》里面白流苏与范柳原隔被相拥的那一晚“此刻的坦诚够他们和谐地过上十几年”,soulmate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所以我赞同罗翔老师的观点,婚姻中最重要的不是爱,而是责任,因为爱是感觉,是瞬间,是缥缈的,责任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是头顶的道德秩序,更有形,更容易被要求,没有爱尚且能继续,没有责任却不行,爱更像是上层建筑,是更奢侈的追求,责任是入场券,是邀请函与保证书。

婚姻中的二人最好是精神内核相似,而生活习惯、外在特质互补,在肉体灵魂上都契合。这些条件单个看都难以做到,同时满足简直痴人说梦,太过于理想主义,但在尚有条件坚持的时候,不妨坚持,毕竟忍受孤独是一种能力,也需要努力。坚持不下去时,就别太认真叻,毕竟——

一切都会消退,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们只是一条响尾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