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2.5hr的院線版來看,更名為《拿皇情史》(我的奶狗皇帝老公 (大霧))更為合适。
我觀影前給自己的基調是:想在這麼短時間裡講清楚20年的事情是不現實的,但是雷導的叙事能力是真不錯,所以我就是想看看他一個英國人能把拿破侖拍成啥樣(看完果然辱法大片)。
雷導的鏡頭語言在表達人物情感、隐喻角色關系、烘托劇情氣氛方面依舊出色。用不同畫面色調以推進叙事的手法易懂。得益于攝影技術的進步,如今片場在還原1800年代照明不足的場景時依然能得到很好的畫質。
值得一提是本片配樂貫穿巴洛克-古典/洛可可-浪漫主義時期,可以欣賞到華爾茲、弦樂重奏、交響等等。但是越往後看細想一下很多鏡頭下樂曲的選用又很同質化,略顯敷衍。
服化道很精細。加冕禮那段據說是參考了大衛的原畫+兩份手稿,場景還原度好評。
但是在塑造人物講故事方面,目前這個院線版本非常糟糕。
我可以理解雷導為了“從拿破侖的視角去解構”圍繞“法國 軍隊 約瑟芬”三個他的臨終遺言而花費大量篇幅去表現他和約瑟芬的情感經曆(物理),但是圍繞前兩個主題的表現是真的很匮乏。且不說絲毫沒有講清楚為什麼約瑟芬在拿破侖奪權上位過程中的社交作用,這版講軍旅生涯的時候直接從1795鎮壓保王黨叛亂跳到了1798遠征埃及,直接把可以說他早期最重要的北意大利發育階段跳過了。非常生硬。
我對于華金·菲尼克斯的演技是沒有意見的,但是此版片中盡管他努力通過更多的肢體動作去塑造角色内心活動,但他的臉部表情和語言還是讓我感覺看了一部“小醜皇帝版”。我理解本尊年紀大了,但是化妝/後期團隊能不能不要一點修容都沒有就讓他來演明明是30歲的日天日地日空氣殺穿歐陸的亞曆山大再世?根本想象不出這個人物改變了18-19世紀歐洲戰争形态+推動了歐洲封建秩序瓦解+ 變相加速了工業革命,而是整天想着和老婆ooxx(本片family friendly老少皆宜(确信))但是又顯得老态龍鐘,像極了吃偉哥的特朗普。
拿皇在本片中統帥型人設的崩塌還在于莫名其妙的決策動機和人物聲望。他的兩次回歸:人在埃及,老婆找小奶狗綠我,抛下幾萬大軍輕舟回國;人在厄爾巴,老婆找了俄國那個看起來比我年輕比我帥的沙皇又又又又綠我,搶船回國。
每次打仗他的下手都在外面挨凍吃灰,他坐在大帳子裡面舒舒服服的烤着火,吃着他用陶瓷餐具裝的5 course meal 喝着他的波爾多(自己說的),然後打仗也沒有什麼特殊技巧,就是莽+白給,必要的時候帶隊沖鋒,發号施令全靠喊;然後他百日王朝的時候,老部下士兵就莫名其妙的接受了他臨陣畫餅然後倒戈。
總之目前這個版本辱法大片(确信)。私心希望之後能有如同當年《天國王朝》那樣颠覆院線版口碑的導演剪輯版出來改變我的觀感。畢竟《拿破侖傳》是我中學時讀完的第一部曆史人物傳記,我也希望雷導能穩坐曆史片名匠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