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開頭,提出了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要去太空?”我想或許是人性中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吧?一位宇航員在描述進入太空的感受時,他抛棄了在浩瀚中的渺小感,說道“你隻面對你自己”,這也是女主最終實現自我救贖的原因和本片的主旨。
·人類首部太空實拍電影
震撼的宇宙畫面,真實的空間站景象,雖不懂其中的技術,也極大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是人類偉大且浪漫的一次嘗試。雖說這是本片最大的噱頭,卻遠非本片核心和最打動我的地方。
·挑戰不可能
讓醫生去太空站做手術本身就看似不可能。在女主成功進入空間站觀察到病人肺部,從醫學角度進一步判斷無法在空間站救助病人後,所有遠在地球一端的醫生和航天局人員極力叫停手術,女主卻“一意孤行”,堅持手術。如果手術失敗,女主、醫院、航天局可能都将背負本來無關的責備、懲罰,她為什麼要堅持呢?
可能是女主作為一名優秀醫生的職業道德。她知道現在終止手術,病人一定會死亡,所以她不要等待失敗,她要用自身去冒險,挑戰不可能,為病人博得一個生的機會。
可能是女主自身經曆的影響。她曾和女兒一起眼睜睜看着丈夫在車禍中死去,并一直活在丈夫去世的悲痛中,所以她不能再讓一個女兒失去父親。
可能是女主作為一名女性,一個人類,天生的悲憫與博愛,她要擁抱生命,不向死亡妥協。女主的行為沒有借鑒意義,因為隻有她,隻有在當時當刻,才能做出那樣的選擇。但是人類中總有這樣的英雄出現,救助一個人、一個家庭,并溫暖所有人,我們要感謝他們。
·最好的女性題材角度
這兩年女性主義題材文藝作品很多,互聯網上關于女性主義的讨論很激烈。但很多都将男女兩性對立,并在社交網絡上進一步放大。可我一直堅信,女性主義不是隻關女性的議題,要實現女性主義也需男、女兩性的參與。
本片用女主和男友兩個角色,通過他們的行為打破了社會對男女性别固有的一些偏見。女主有優秀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專業技能,她超越了很多男醫生,成為唯一被派入空間站的醫生。女主在最關鍵的時刻,力排衆異,做出了大膽的選擇,證明了她的勇敢。在手術最焦急的時刻,她一邊在電話中應對、安撫不知事情真相的母親,一邊冷靜地、精準地操着器具,成功完成手術,體現了她臨危不懼、從容不迫的心理素質。所以這些常被男性冠名的優秀品質女性同樣具備,甚至更出色。
男友從另一個角度,盡管他也十分向往這項任務并且同樣具備應有的素質,他還是推薦了女主。因為他愛她,他知道這次經曆能增強女主的自信心,使她相信自己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而且或許能幫助女主走出失去心愛丈夫的陰霾,擁抱新的愛情和生活。在榮譽和自我面前,他選擇了為愛犧牲。手術中在女主無措時,他給出了合理的建議,幫助女主成功手術,他做了“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
我之所以說這是最好的展現女性主義的角度是因為我知道,這并不是藝術作品中的想象,我們身邊很多例子,那些事業成功且家庭幸福的女人,那些關心家人,做飯做家務看娃的男人,他們都在踐行女性主義。而很多文藝作品卻走在了人們生活的後面,還在将上個時代的不良傳統展現給大家看,故意在一旁捂着嘴偷笑到“你看,這多醜”。觀衆就開始為這醜找證據,真實情感地辯論。我認為好的藝術或者說藝術的主流應該走在人的前面,将人們引向光明。
·有那麼一點反差萌
太空、生死、愛都容易将影片帶進宏大叙事,但這片子觀感輕松、愉悅。是最近我看的2個小時時長感覺過的最快的影片。
一個元素是偶然冒出的幾句诙諧的台詞;另一個元素是女主母親的形象,因有心髒病被所有人瞞在鼓裡,在千鈞一發之際,所有人屏氣凝神地注視着太空站時,母親在電話裡與女兒聊着家常;還有一個元素是配樂,在一部俄羅斯太空拍攝的影片中,聽到了歡快的印度曲風,高昂的意大利歌劇唱腔和浪漫的法式情調,也是蠻可愛的。當然最後宇航員和女醫生在空間站翻跟頭,互相抛接食物的畫面很難不博觀衆一笑。
Ps 讨論一個話題:怎樣使觀衆相信影片的故事,怎樣使影片的人物形象立住?這部影片給我一些啟發。人物的行為都要有動機可尋,比如《挑戰》中黑白畫面展現女主一家車禍的經曆,女主和丈夫愛的信物——耳環。很多心理變化和情緒如果隻靠演員的演技,隻是使導演和演員達成一緻,隻能打動本來就有共同經曆、價值觀的觀衆。
Ps2 很開心發影評的時候發現豆瓣升分了,拜托影院有點兒良心,多排排片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