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被電影吸引,僅僅是幾個鏡頭,男主掙紮二無助的眼神,女主淡漠的神情,就這兩個場景,就讓我對電影念念不忘,可惜電影上映的時候,沒能去電影院看,于是在經曆漫長的等待後,終于等到電影能在app上看的時刻,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時間,靜靜地看完了整部電影。

原來他們是病人

女主覺曉是一個抑郁症患者,經曆過自殺後,她的家人把她送到了醫院,在醫院的她周圍的人和事都與她無關,她隻是呼吸着,沒有喜怒哀樂,隻是活着。男主戴春和她在同一個醫院,一個正常的男孩,主動幫醫院的護工做事,對醫院的一切都很熟悉,應該是來醫院很長時間了,隻是他的眼神總是追随着這個新來的女孩。女主不去回應醫院裡所有的人,從心底覺得她和他們是不一樣的,她是正常人。男孩雖然眼神追随着這個女孩,但總是保持着距離,不去主動講話、靠近。

原來我們是正常人

我們從出生到上學、工作、結婚、生子似乎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雖然會遇到挫折、困難,但我們理智,能控制情緒,在不同的場景帶上不同的面具,我們内心強大,就算心裡淚流滿面,但臉上依然可以笑靥如花。在崩潰時,憤怒時,我們也好想發瘋一回,可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我們是正常人,所以所有的瘋狂僅僅是腦海裡流過的一幅幅畫面,當畫面放完後,我們擦幹眼淚,收拾好面部表情,整理的衣着,繼續前行。我們是正常人,所以我們有責任去做正常的事,過正常的生活,這是尊嚴也是遮羞布,至始至終。

原來他們也沒有不好

随着覺曉在醫院的一點一點變長,慢慢的也和醫院的病人熟悉起來,有似乎是有超能力的女孩,總能給予她鼓勵和希望。還有戴春,一直溫柔、單純的關心着她,為她去找家,不帶目的的對她好。然後他們相知相愛了,也在兩人沖破最後的底線時,知道男孩戴春似乎對暴力有應激症,但戴春在面對覺曉時,給了她全部的溫柔。兩個人出院并生活在一起,認真的生活,雖然不富裕,卻不乏快樂,牽手跳廣場舞,逛馬路,在家做飯,待在一起。

原來我們也沒有那麼好

我們在乎别人的眼光,為了在别人眼裡過的好一些,為了證明自己,我們在工作中消耗自己,在人情世故中扭曲自己,吃着高出成本幾十倍的高級料理證明自己配得上最好的食物,卻吃不出食物本身的味道,背着證明自己價值的奢侈品包包,得到的快樂卻是稍縱即逝的,然後陷入的是無盡自我懷疑中。我們太忙,忙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着,是不是活着,在追求名和利的路上,我們被鞭笞着不停向前,停不下腳步,不敢停、不能停。我們關閉了與自己的對話,堅信關上那上窗,上帝會為我們打開一扇門,通向更好的生活,隻是我們好累,好累。

原來他們、我們都是一樣的

他們不正常,我們也不正常,隻是他們把不正常表現出來了,我們把不正常藏起來了,用理智做成牢籠,用克制做成鐵鎖,牢牢鎖起來,堅不可摧。可是,也許有一天當覺曉遇到戴春,她就被治愈了,當戴春遇到覺曉,他就願意把所有的溫柔給别人也給自己。可是,也許有一天,我們的理智松懈,克制喪失,我們費盡心機藏起的不正常就會沖出牢籠,我們就變成了他們。原來根本就沒有我們和他們的區别,我們的都一樣,正常或不正常根本就沒有界定。

其實我們(包括他們)都要更努力

來到世間,總要經曆困難和挫折,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應對這些苦難的時候,我們的表現也就千人千面,沒有好壞之分,誰都說不清到底哪一種更好一些,遵從内心,體會當下的快樂,努力做的再好一點,把溫柔給在乎的人,身邊的人,堅定内心的善良純真,也許就是這部電影給予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