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精神病
我們在各自的圈子内盡量表現地光鮮亮麗,口口聲聲說着“反對歧視”“人人平等”之類的話,卻并非發自内心,隻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檔次”,為了讓人們更加佩服自己的精神層次。正如片中開頭貝特曼向同事講述自己的觀點:人人平等、人道主義等等,僅僅是為了突顯自己的思想境界之高而已
我們在各自的圈子内不動聲色地暗暗競争,相互比拼。平常稱兄道弟的朋友,隻要有一天超越了自己,我們就會立馬轉變态度,嫉妒甚至憎恨他們。哪怕隻是一張卡片的成色比自自己好。這種見不得别人好的現象,最終會變得病态扭曲,最終将我們變成下一個“美國精神病人”,将斧頭砍向身邊的Paul Allen
片中的貝特曼,一遍又一遍地在不同場合向人們提起自己獨特的“音樂品味”,甚至在開銀pa前也向服務人員暗示自己聽的音樂有多前衛。生活中,我們不也正是一直向人們吹噓自己的獨特,“混冷圈”也成了表現自己鶴立雞群的标配。但實際上,我們隻是為了表現而去了解,隻要别人問得更深一點,我們便會尴尬地啞口無言
隻要你表面光鮮亮麗,就沒人會在意你内心的不堪。這不正諷刺了圈内社交,人們甯願花一天阿谀奉承你,也不願花一分鐘傾聽你的心聲。哪怕你是一個精神病,隻要你擁有權利、金錢、地位或者聲譽,人們就永遠不會質疑你。就像最後,貝特曼承認了自己是兇手,卻沒人相信他,或者說在意他
最後,電影中的劇情,有貝特曼臆想的成分,也不正對應着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腦中一遍又一遍地将讨厭的人大卸八塊嗎。雖說這是一部諷刺上層社會的電影,但放到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對現實的一種演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