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林月珍对张士豪的喜欢,会想起《防不胜防》
Eason生日快乐喔(7.27日留)
收集喜欢的人喝过的宝特瓶,用过的笔,周记本…在现实中也许会被当作病态的喜欢,在艺术作品里可以被欣赏。那么“喜欢”的边界应该在哪里呢。当你的个人物品被收集起来,你会觉得浪漫,还是恐慌。这种情节在过去的作品里更为常见。于我的认识而言,过去时代的人的性观念更加的保守,更受束缚,可是这样的情节更受人追捧。而现今人们的性观念相对来说更加开放,包容,而人们不再喜欢这样的桥段。可能是现代人与人间的边界感更强了,我们隐私的观念更强烈,我们是不是更容易感到被冒犯。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同时,人与人间的距离好像也更远了。(当然不是指恋物癖/真的变态 的情况)
总是会留下什么,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体育老师那样的大人?骚扰女学生。妈妈那样的大人?想起喜欢的人还是会忍不住眼红。他们的青春留下了什么,他们给别人的青春留下了什么。
孟克柔遇见了张士豪,他在她的青春里留下了善良、开朗和自在。
在一年三年五年很多年以后,孟克柔是不是还是会偶尔想起张士豪,那她会很快乐吧,因为她过完了整个夏天,生命里不只有林月珍留下的遗憾,还有张士豪留下的情感 “她不知道那算不算作喜欢,但她已经开始默许那种感情存在,于是不在需要用亲吻去证明什么。”
电影里有个张士豪在鱼缸旁边打电话的片段,《少年的你》是不是在致敬这个片段呢。与《白夜行》《少年的你》不一样,孟克柔和张士豪不是那种黑夜中扶持相互救赎的故事。他们没有在相互救赎,他们在一起成长。他们一起走过的一段,好像不是一段艰难困苦荆棘丛生的路。孟克柔的喜欢是克制的,难过也是点到为止的。其实在这段路上,更重要的不是哪段感情,而是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他们会慢慢变成更好的大人。
最后,我发现,电影里好多镜头都是透过门框拍的。
我在想,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很多很多年以后,孟克柔也会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她点点头,告诉张士豪她也过得很好。

本文中引号内“她不知道那…证明什么”引自B站视频《我只听见夏日的悸动响了一刹》的妙评,侵权的话联系我,我立刻删掉,谢谢。我是看了原视频和这条评论才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电影非常好看,原视频我也很喜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