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播出的14集來看,這部劇是令人動容的,也是難能可貴的。不僅僅是主角,每一個配角的呈現都很豐富,每個人物身上的多面性和複雜性也都被塑造了出來。
女主角富情的爸爸老年時從老家搬到首爾,住在本可以每月收租60萬甚至120萬女兒購買的房子裡,因此對女兒心存愧疚,便撿紙闆賣,做他可以做、會做的事給女兒減輕負擔。他也一直對富情給予鼓勵、溫暖、和愛。
富情丈夫的媽媽雖然沒有邊界,對富情很難說得上好,但終究她的内心是善良的。富情爸爸踩到的水塘,她也踩到了。雖然兩人不是同一階級,但他們的來處是相同的。丈夫的媽媽也是從老家離開,來到首爾這個超級都市,奮力打拼、過盡了苦日子熬過來的,這對老年人之間流露出來的些許關照讓人心生暖意。
敏貞是讓人心疼的角色,來到小正家在他家門口的踱步和環顧都蘊含了她對于一個安穩居所的向往。她在康載的床上睡不着,因為習慣睡在了網咖的座椅上。她對小正說“你什麼都有了,還要有趣,有趣就留給我們這樣的人吧”,因為她什麼都沒有。在與小正的慢慢走近中,或許也慢慢打開了自己。
富情想要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卻愧于自己一無所成,覺得自己失敗了,同時被世俗擁戴追捧的人打壓、霸淩;而康載則早早退出了競争,他不願和别人論輸赢、較高下。在城市叢林中,他們不可能是“勝者”,這也正是這部劇令人感動的地方,兩位主角連同其他配角的人物設定都是普通人,從事着普通的工作。不是”披荊斬棘一路勇闖“的職場高手,不是風光靓麗的CEO,不是謀權者,而是和我們一樣,在一個充斥無數問題的現代超級都市空間裡的生存和生活,面臨着掙紮、煎熬、放棄、探索、靠近、溫暖。這部劇集極為細緻和詩意地描繪了這些情意的發生和流淌。
富情和康載之間的走進是在一個遠離城市的空間,也是曾經康載和爸爸最後告别的地方,是有山有海的地方。不再是首爾的鋼筋水泥,而是山、海、樹、星星和靜谧的夜晚。康載渴望愛,富情也是,兩人是類似的,在那片空間裡,兩人靠近、彼此慰藉,愛意在克制的觸碰中流轉,如“溪水般潺潺流過心間”。康載說這一切會不會又是南瓜馬車,離開了這裡,離開了這時間與空間,而後又回到各自的生活,回到生存的日常,但這一切真的會消失嗎?
作品的美是有意義的,也是有力量的。這部劇集正如第一集所說的,與“作為人的資格相關”,裡面的很多角色都是作為一個“人”的生活、日常、困境、坎坷、和慰藉,關注和聚焦的都是普通人,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面對的那些困境一樣。但你可能會問劇中的故事在現實中真的會發生嗎?40多歲的中年女性和一個年輕男性的相遇與相知?是不是真的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部劇讓你有個休憩的地方,讓你的精神轉換,進入到秘境中,抛開在眼前的,去想想“作為人的”。其實這種觀看對觀衆來說也是南瓜馬車,每周看完兩集,又回到現實生活中去,但是它是有力量的,它會鼓舞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不要忘了關注公衆号《拾時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