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

故事結尾,是李相夷與江湖的最後告别,而我就以此篇在八月的最後和李蓮花告别吧。
此文非一蹴而就,帶着殘存的少時讀書記憶第一遍看完了劇,意猶未盡,于是一邊翻着原著一邊第二遍沉浸劇中,不過停留在了李相夷救活雲彼丘後離開那裡,便不願再繼續。期間多是茶餘飯後深夜睡前做了零碎記錄,不甚齊全,文風不一,直到此刻讀罷血染少師劍,後記番外,才決定就此完結了它。

...
蓮花樓

七月十三,是李相夷寫下絕筆信的日子。八月二十五,東海之濱,世上沒有了李相夷,隻有李蓮花。
是的,李蓮花還活着。

那便解答自己的一些疑問。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關于原著和劇作改編

少時翻過原著,但太過久遠,除了李蓮花這個形象記憶猶在,隻剩客棧、鬼村等零星記憶了。和很多觀衆一樣開始從頭到腳都不太看好,武俠+探案,内容太多太滿難以結合。原著中案件設定多少透着離奇玄乎難以呈現,更要命的是江湖部分很是寫意,給了讀者足夠的遐想空間,卻很難拍出來。看了正片,一開始仿佛在看新探案故事,直到客棧碧窗有鬼殺人案才打開了我塵封的原著記憶,随後劇情愈發精彩,元寶山莊和女宅案頗有實景劇本殺的味道,夢回了明偵。一次次案件串聯起來都隐藏在巨大的江湖陰謀中,江湖主線逐漸明朗後,武俠味更是濃厚,小花小寶阿飛的故事延展撐起了蓮花樓的武俠世界,酣暢淋漓。
劇裡滿足了自己中二的幻想過足了瘾,把當年武俠小說裡令人浮想聯翩的畫面還原在屏幕上,大飽眼福。這裡不止台詞,名場面,更指的是打戲,還原了夷神諸多場面,就是一個爽字,太爽了。最後李相夷和單孤刀的對決讓我想起了天下第一最後與鐵膽神侯的決鬥,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編劇對原著的改編忠于原著内核,卻在内容基于原著做了不少戲劇化的改編。劇中完善了方多病的人物成長線和笛飛聲的故事線,多了花寶雙偵探模式和花寶飛三人行。為了把幾個案件故事串連起來,又在單孤刀之事上大做文章,補了李相夷的身世,加了一條南胤族企圖複興的故事線,有點類似江玉燕傳奇的寫法。改編良莠不齊,好的是花寶飛三人組的日常互動給故事增加了很多喜劇色彩,也多了仗劍行江湖的熱血澎湃。
擴充的方多病和笛飛聲人物個性鮮明,方多病保留了原著裡的出身富貴,幼時體弱多病,話多聒噪,總是被花花忽悠,容易暴躁跳腳。但多了人物的成長,想加入百川院等等的補充。而笛飛聲也增加了從小魔鬼訓練殘缺的童年,為後天個性做了解釋,也保留了人物本身熱衷武學,樂于比武等冷酷的個性,看似反派卻實則是花花的知己。
劇裡和書裡的叙事基調大體都是搞笑輕松的,卻又帶着淡淡的悲傷,到極樂塔事件之後,李相夷的回歸身死才讓悲劇氛圍濃重了起來。劇裡又多了些悲劇成分的渲染,例如對于四顧門與金鸢盟作戰一事多提及是李相夷意氣用事,門中損傷慘重,門主頗為内疚自責;增加了單孤刀大反派,被最親近師兄蒙騙陷害,最後揭露身世真相一切成空。整體算是比較大的改動,不過好在李蓮花還是李蓮花不變。

這樣的改編算不算上好呢?
原著越往後讀越是理解這樣改編的用意。
本身原著裡就出現諸多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且行兇手段極其殘暴血腥。若完全呈現多半是難以播出。
至于案件構思,正如作者本人所說,并不是嚴謹推理小說,多建立在猜測推斷上。案件大部分都是從李蓮花和方多病視角展開的,在推理和還原真相的過程并不像純破案劇那樣走完整的流程,比如看案發現場,驗屍,排查可疑人物等等,開了點金手指或者說一些可能有些主觀臆斷的部分,沒有把線索全部鋪開再完全還原過程,嚴謹度上自然稍遜。但也正是在武俠背景下使得一些手法多了可能性,當然也可以說是合理存在的bug。劇裡其實基于原著架構填補了部分猜測推斷的邏輯閉環,使得排除法之下得出的結論更順理成章,可以接受。好在總體來說還是撐住了這些保守中帶着冒險的改編,邏輯一環扣一環,很多細節也刻畫到位。一樁樁案件草蛇灰線,每個案件最後都留下南胤相關的線索,最後是利用四枚摩羅天冰打開摩羅鼎,用業火母痋掌控天下。這個串聯部分做的很好,一開始很擔心到後面劇情邏輯會崩,很高興并沒有,到結局把劇情推向了新的高潮。反派的結局來了個戲劇化的反轉,多年執念化為空,倒也無可無不可。
受限于集數篇幅,劇裡對案件做了挑選删減,也把部分省去的案件細節嫁接到保留案件中。配角人物做了一定整合化繁為簡,并從全局視角補充了所謂反派笛飛聲和真正反派角麗谯的動機背景。這樣也使得人物主次分明也彰顯個性,故事主線明晰不跑偏。
劇中最出彩或者說意外最受觀衆認可的是三人組探案,采蓮莊嫁衣殺人,女宅和石壽村三案還原度高,也頗受歡迎。

劇裡還原了絕大部分原著的經典台詞。
“那時候是春天,我覺得蘿蔔長得太慢,一日一日地看着,一日一日地數着,等到看到地裡有蘿蔔肚子頂出土的時候,我高興得……差點痛哭流涕。”
若是當年……隻怕早已自絕經脈,絕不讓角麗谯有此辱人的機會。 若是當年…… 若是當年……或許彼丘一劍刺來的時候,他便已殺了他。 他歎了口氣,幸好不是當年。
有些人棄劍如遺,有些人終身不負,人的信念,總是有所不同”。 不錯,人之信念,終是有所不同。
李蓮花此生有負許多,但最對不起的,便是這一柄少師劍。
“你現在這樣很好。”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
“李相夷死了,相夷太劍卻未死。”
“橫掃天下易,而斷相夷太劍不易。”
最後對雲彼丘的自白:“碧海青天,晴空萬裡,我樓後的油菜開得鮮豔,門前的杜鵑紅得一塌糊塗,明日我可以出海,後日我可以上山,家中存着銀子,水缸裡養着金魚,這日子有何不好?”
以及東海大戰遲來的絕筆信...不完全同于原著,加了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倒也是個不錯的結局。”加的恰如其分。

山外

也正是亮點足夠出彩,瑕不掩瑜,才讓不少原著粉依舊認可改編。與我而言,還是滿意的,很多時候改編倒也不求全盤複刻還原,畢竟原著并不完美,更多是精神内核不變,人物魅力保留甚至放大,做到了大抵就不會差。不論是武俠還是懸疑都做到了優秀,值得八分以上好評。
蓮花樓的故事從一開始便是披着輕喜劇外皮的悲劇。十年前東海大戰中李相夷中碧茶之毒重傷墜海後,那個意氣風發、受萬人敬仰的天下第一李相夷就已不在,隻剩褴褛青衫在僥幸偷來的生命裡孤身行走的李蓮花。年少時自己是更向往李相夷的,向往成個武學奇才,創獨門武功,打遍天下無敵手,向往江湖裡的鮮衣怒馬,逍遙自在,鋤強扶弱,維護正義,即便是現在仍有這份情懷在。但如今我更讀懂了李蓮花,東海一戰後回到四顧門看到了滿目瘡痍,聽到了旁人的怨怼,昔日戀人的分手信,是自身解毒無望,有了自責怨恨絕望,于是選擇轉身離去入了凡世。為了不讓自己餓肚子,當了号令天下的門主令牌,種起了蘿蔔,為了不風餐露宿,搭建了一座行走的吉祥紋蓮花樓。還學會了燒飯,廚藝不怎麼樣,卻足夠填飽味覺漸失的自己。為了少受劇毒的折磨,自學醫術,半通不通,成了江湖遊醫,甚至有了醫死人肉白骨的神醫之名。李蓮花經過了十年慢慢放下了李相夷的一切,揭開單孤刀身死的秘密後,他終是渡人渡己。他從來都會覺得自己過得很好,也會讓自己過得很好,過得快樂自在。大事也好,小事也罷,沒有如果,不回頭。他并不孤獨,也不需要依靠别人救贖自己,有亦師亦友的搭檔方多病在關心他,有笛飛聲這個從敵人走向朋友的知己,還有師母蘇小慵了無和尚許許多多人的關心。可江湖忘不了李相夷,樹欲靜而風不止,李蓮花隻能出手了結了李相夷的一切,讓他的身邊人放下這一切,渡人渡己。少師劍斷,縱身躍崖,東海失約,舟上絕筆,隻留江湖功名入海流,世間再無李相夷。最後的開放式結局引人遐想,我自然願意李蓮花還活着,悲風白楊與揚州慢兩個獨門内功相加,破而後立,死而後生。此後隻有不再背負李相夷的李蓮花,在東海小漁村裡種菜釣魚下棋,聽海賞月飲酒,安樂自在。

跳望江而去

李蓮花/李相夷

在我看來原著最成功的就是塑造了李蓮花這個人物,此人太過特别,以至于多年後忘了蓮花樓的故事卻依舊對李蓮花念念不忘,而電視劇改編最大的驚喜恰恰就是成就了李蓮花,也成了我近年來最愛的武俠人物,暫時沒有之一。
李蓮花扮演者的形象和我想象中的相去甚遠。劇裡李蓮花一出場就在很多日常對話和細節裡填補了更多李蓮花本身的人物色彩,且與原著裡的刻畫相對貼合。總是時不時慢半拍,冒出一句“啊”,遇險就讓方多病頂着自己飛快躲起來。日常溫文爾雅,白衣灰袍,臉上總是挂着微笑,時不時又帶着點狐狸的狡猾,總是在忽悠别人,話裡半真半假。但每每認真思索案件,危急之時總是氣定神閑,讓人信任。看到他一身青衫顯得清冷,卻又帶着溫和的笑意,總覺得此人多了神秘色彩,後來看到演員的形容是“柔和的冷漠敷衍”,豁然開朗覺得對了。
李相夷是不可一世的,是光彩奪目的,驚才絕豔的,甚至是任性妄為的,他有諸多優點,天賦異禀,俠義心腸,能成事,也能幹大事,但又過于張揚鋪張,不足夠洞悉人心,這樣的人不完美,但卻滿足了許多人的想象,才成了江湖的白月光。而李蓮花則落入凡塵歸于衆生,是平和幽默的,總是氣定神閑,卻又看似畏首畏尾,怕冷怕死,遇事第一個逃跑,但又是具有禅意智慧的,甚至有時候像個帶着煙火氣的菩薩,總是不經意安撫人心,對販夫走卒也一視同仁,溫柔耐心。沒有了李相夷的光環,李蓮花看似膽小如鼠,平凡庸碌,卻智勇雙全,心思缜密,屢破奇案,不懼他人目光,内核強大穩定,讓人不自覺信服,永遠樂呵呵待人,有助人容人的俠義胸懷。這樣的人亦是有着極強的個人魅力,不僅有傳統江湖俠客的韻味,更有俠之大者不滞于物的胸懷。
原本心目中的李相夷和李蓮花是割裂的,時常覺得好像換了一個人。而我在劇裡神奇的将他們統一了起來,不止是形象,更是内核。從李相夷到李蓮花,從表象來看兩個人個性截然不同。李相夷意氣風發、張揚狂傲,打遍天下無敵手,喜歡熱鬧,還喜歡吃糖,身為四顧門門主為了武林大事忙到不行,是江湖人的白月光,是劍神一樣的存在。而李蓮花沉穩淡然,時不時忽悠别人,喜歡獨來獨往,不愛摻和江湖事,喜歡釣魚喝茶種菜賞月。可不論是李相夷還是李蓮花,都有一顆俠義之心,善待他人,讓自己活的體面,始終重情重義。老李以前很愛命令人,現在也還是很會使喚人做事。曾經的李相夷傲氣外顯,不可一世,而李蓮花經過十年沉浮,将這份傲氣收斂于心,骨子裡還是有着那份傲氣。李蓮花泯然衆人,卻獲得了李相夷不曾有的心中的自由。李蓮花或是李相夷,都當得起一個俠字。甚至在最後,也還在一一兌現李相夷的承諾,給喬婉娩的禮物是最甜的喜糖,救了雲彼丘保護四顧門所有人周全,他完成了他所有想要完成的事,人生不留遺憾。
人生沒有如果,不必回頭。上山的路一開始有許多人一起走,走着走着就散了,高處不勝寒,于是到了下山,走的才是自己的路。
我也質疑過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蓮花樓,獨獨喜愛李蓮花這個人物,也問過自己究竟愛的是書裡的或是劇裡的李蓮花。很難說自己是喜歡書裡的小花,還是劇裡的小花,我想都不是,李蓮花從書裡到劇裡走出來,默默走進了我的童話小世界裡,已不隻存在于光影流離中。曾經我瘋狂喜愛楊過,羨慕李相夷的天高海闊,從前那樣很好,現在獨愛李蓮花,也很好。我想那些虛幻世界的人物在某個人生特定階段與當下的自己交織相遇,對話,勾勒出内心被埋沒許久的樣子,這便是緣分。我們總是覺得要匡扶正義,實現我們少時的理想,可到後來才發現,能養活自己過好生活也是值得誇耀的事,畢竟沒有人能逃開這俗世的生活。

翻閱原著及二刷除了意猶未盡,更是想解答自己心中的一些疑惑,多少談談想法吧。

李蓮花放下了嗎?想過活嗎?

看完劇後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裡徘徊了很久。以我最初的理解,這點與與原著大不相同。原著裡的李蓮花是已經經過十年差不多完全放下釋然了,而劇裡的李蓮花盡管放下但還是想完成最後的心願就是找到當年單孤刀的遺骨,因此變成了李相夷和江湖的一場漫長告别,到最後才徹底放下,小舟從此去,江海寄餘生。
但我回過頭看無了和尚說的話,和尚為何執着于讓他解開這個心結。見,則解心結,延壽命。所以和尚始終認為李相夷并沒有完全解開心結,他不想回去再以李相夷的身份出現,不願意再有牽扯,其實也是一種逃避?而為了李相夷擔憂悔恨之人不下百十,他們也還仍然放不下。李相夷死了十年,李蓮花過了十年的逍遙日子,也許他在李蓮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但回過頭看見故人們依舊被過去牽絆,于是想叫他們放下過去,也放過自己。可事實上,他也需要放過自己。用揚州慢救了喬婉娩回來後大病一場,固然有身體原因,可眼神空洞失了神也不會騙人。少師劍重回手裡時的複雜心情除了他自己沒人能知道,原著裡念起“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過去逐漸被歲月埋葬,想起不過一時感慨,終究輕描淡寫。我想很多書粉一開始并不太接受這點改編,但随着劇情推進,會發現李蓮花還是那個李蓮花,隻是把小花療愈自己的過程放了出來,故此書裡的劇裡的小花實現了統一。最後選擇回歸李相夷,是為了曾經的好友雲彼丘。劇裡沒有說的是雲彼丘和相夷當年的關系才最是親密,而相夷在從角麗谯老巢機關走出時便知道是比丘布局設下了一切,也知道比丘的固執,知道他隻信自己的話才可能放棄自殺,所以又從海底活了回來。
他想活嗎?這個問題對于一個十年前就死裡逃生,拖着殘軀過活的人太過奢侈。小花身受重傷又中了天下奇毒,本就沒有多少生機,這十年來的光陰像是偷來的,自然早就看淡了生死。原來是想活的,因為師兄單孤刀的屍體還沒找到,結合之前他和關河夢探讨如何解救身中虎毒之人的性命提出的以毒攻毒的痛苦方法,他很可能是以身試法來解救自己并有所成才延長壽命至今的。但最後他了結了李相夷的一切,完成了所有自己想做的事後還想活嗎?想,因為李蓮花放下了一切,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給了所有人交代,最後終于可以過上自己的生活了,怎麼會貿然放棄自己的生命。不是想死,更不是拼了命的活,而是在有限的生命裡讓自己快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救人出于本心,有自己的理由。将忘川花讓出給了更需要的人更有自己的考量,為了保全自己的好友一家,保全天下安穩,他從來不違背本心。最後挑了個自己喜歡的結局,保全肖紫衿的體面,以絕筆信告知笛飛聲失約東海,讓李相夷體面的告别,換得了李蓮花的自由。我想他并沒有遺憾。

四顧門等人對李相夷的态度?

很諷刺的是他的宿敵笛飛聲,甚至萍水相逢一面之緣的人都能認出李相夷,而佛彼白石乃至肖紫衿這些曾經一起共事的好友卻始終認不出,或是被輕易忽悠過去,或是稀裡糊塗不去深究。是真的認不出嗎?還隻是不願意相信眼前的李蓮花是李相夷罷了。如果眼前的李蓮花是李相夷,那這個李相夷于四顧門而言也毫無用處。原著裡百川院破屍案後佛彼白石的态度便是,甯願他不是門主。他們在意的是那個強大的可以帶領他們仗劍江湖的門主李相夷,至于李蓮花則無足輕重。到最後,李相夷重歸,衆人歡呼拜倒,可他們習慣了李相夷的強大,忽視了李相夷慘敗的面容,逐漸失神的眼睛,隻當他是那個門主,挽回了四顧門的名聲,而李蓮花的一切又被小花拙劣的遮掩過去。
而肖紫衿一貫覺得他無論怎麼惡言相向怎麼挑釁吵架都不會動搖李相夷,李相夷怎麼會死?到望江亭找相夷決鬥之時都還是滿心滿眼的妒忌怨恨,他甚至不明白相夷斷劍跳江的用意,直到東海之濱聽到絕筆信才明白過來,可惜明白得太晚了。李相夷斷了少師劍跳了望江,少師劍斷那一刻我是萬分不舍的,比東海絕筆信更為悲怆,總是忘不了一人一馬在亭邊踱步而去的畫面。沒錯,人的信念終是不同的,少師劍我放不下,那總歸是李相夷的武器,見證了李相夷的太多太多。縱是主人不會再回來,名劍也不該是這樣的宿命。可對于李蓮花來說,人生如大夢一場,他沒有什麼無法割舍無法放下了,有的隻是孑然一身,所以他願意成全了肖紫衿。

武俠裡正派不夠正派,反派比正派正派,這似乎從金庸武俠世界裡沿襲下來,成了常态。正派對李相夷的許多舉措可能更符合現實,卻大多不喜。反派看似殺人如麻大奸大惡,卻頗有自己原則,下屬随自己尊上,對門主李相夷倒是頗為尊敬,連反派都要贊一句李相夷正道之光,重情重義。人與人的關系确實錯綜複雜。

...
夕陽西下一人一馬

關于方多病

方多病和李蓮花之間則是亦師亦友的關系,方多病對李相夷是崇拜向往的,對李蓮花則是推心置腹的朋友之誼,在良人攜手探案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李蓮花教給了他許多,不止是李相夷的揚州慢,更是李蓮花的諸多經驗,包括為人處世。而正是方多病的熱烈無忌,才會走進李蓮花的心裡,成為十年來唯一的新朋友。方多病和李蓮花的雙偵探模式設定和唐詭中蘇無名和盧淩風有些相像又不相同。
二十七集李蓮花掉馬後方多病的反應我想了很久,這段與原著大不相同,原著裡方多病到最後東海才知道李蓮花的身份。從一開始震驚沒回過神來,到後面角姐走後李蓮花暈倒的下意識對李蓮花的關心,對李相夷這個事實還不能接受的猶豫,到懷疑自己曾經的神是不是一直在欺騙自己,甚至可能是會是殺了他親爹的兇手,那場爆發似乎合理又不甚合理,總覺得太外化了,不夠江湖,但又符合方多病的設定,少年人識人淺薄,隻當是受騙不被信任,還不能把握人與人交往的分寸界限。
書裡方多病和施文絕同為李蓮花的好友至交,在我看來卻也大不一樣。施文絕的确是小花可信之人,甚至可以将蓮花樓托付看管,但最後得知李蓮花就是李相夷的反應大不相同。施文絕從茫然空白到生氣發怒覺得自己被戲耍,一系列心态反應看似合理卻又不舒服。嘴上說着蓮花是個騙子,但好像并沒有真正看清過,明知道小花身受重傷舊傷頗重卻也沒有多懷疑。而方多病直到東海之濱收到相夷絕筆信才臉色慘白驟然确信了,但他更在意的是蓮花真的死了嗎?回不來了嗎?最後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撿回了蓮花,右手無力也好,雙目失明也好,隻要沒死活着就好,哪怕日日隻會逗的他跳腳,神志不清,活着又有何不好?而這一切施文絕做不到也不會去做。東海小漁村陪伴着小花的除了方多病,就是笛飛聲,這個做了十四年敵人的故人,陪他下棋,捉螃蟹。
劇裡把施文絕與方多病做了一定結合,把施文絕生氣質疑單方面斷交擺在了明面上,就有了方多病在李相夷掉馬後與之斷笛絕交的場面。是不敢相信被欺騙,生氣推心置腹後自己一無所知,是一時接受不了的怒氣轉移,當然也多加了一絲單孤刀身死真相的質疑。
個人還更喜歡書裡的處理方式,更江湖灑脫,但劇裡戲劇化沖突或許更合常理,也給人物的情感轉折多了宣洩口,更何況方多病打心眼裡并沒有真的質疑過蓮花。

關于笛飛聲

本人對笛飛聲的喜愛是要多過方多病的。笛飛聲和李相夷之間更像是英雄惜英雄,是對手,是敵人,更是知己朋友,不需要太多言語就能理解對方,明白對方的驕傲和個性,這種相愛相殺背後暗藏的信任難得可貴。
個人很喜歡劇裡對阿飛失去内力及失憶後成阿飛的那兩段,讓一個亦正亦邪的武癡以這樣的方式融入卻意外的和諧。
李相夷和笛飛聲認識了十年以上,看似是敵人,卻對對方的底線原則甚是了解。正如李相夷相信阿飛不會弄虛作假,不承認殺了單孤刀便是沒做;也不相信阿飛會為了稱霸江湖去和單孤刀合作,他知道阿飛從來志不在此。而笛飛聲也懂得李相夷的重情重義,曾說他最大的弱點就是喜歡當英雄,劍客不該有弱點。哪怕不理解他的堅持也選擇尊重,守諾一同找到單孤刀的遺體。在他中無心槐後知道自己該找李蓮花,知道他才不會害自己,也有能力救自己。東海之後也是他尋回了少師劍的殘骸,讓屬下四處尋找他的下落,他的确不想要李相夷死,不隻是為了比武。最後在小漁村裡執着的想讓小花記起他,陪着下棋捉螃蟹。有這樣一位朋友很好。

十年後李相夷與笛飛聲重見

喬婉娩與李蓮花

第二次翻原著仍是對喬婉娩頗有微詞,簡單來說就是談了一個天下第一的男朋友,有一天男朋友葬身東海死無全屍,于是傷心欲絕不肯相信死了。但與此同時,守護者肖紫衿的陪伴呵護讓她移情别戀甚至談婚論嫁了,可她總覺得對不起死去的男友抱有心理負擔。這時前男友出現,告知她人死了不用愧疚自責,過好現在。而後現任老公屢屢找前男友打架吵架她都一無所知,最後前男友為了成全她老公和她的婚姻體面,斷了劍跳了江。而全書隻在李相夷衣冠冢前相認的對話點出了這段剪不斷理得清的感情。相夷更是知道她後悔的不是沒有嫁給肖紫衿,更告訴她不愛了不是錯無需自責,至此兩個人各自放下。喬婉娩愛李相夷嗎?愛,愛的苦等十年,但愛也會消失,留下執念愧疚自責。愛上其他人有錯嗎?沒錯,日複一日的等待裡有人知冷暖用心陪伴,為何不可以選擇?喬婉娩愛李蓮花嗎?不愛,隻是故人之情義。但我不懂的是都要到談婚論嫁了,穿上婚服了,為何還揪着這點心結愁眉苦臉。李相夷愛喬婉娩嗎?愛,愛的轟轟烈烈,可以上揚州城頂舞上醉如狂三十六劍,可以與東方青冢大打出手隻為院中的異種梅花。李蓮花還愛喬婉娩嗎?也是一種愛,這愛坦坦蕩蕩,不尋死覓活,是尊重祝福,不過是自己的老婆改嫁了罷了,信守承諾堅持送了最甜喜糖,真心祝福喬婉娩與肖紫衿。甚至最後也還在為肖紫衿保全體面。
劇裡做了改編,寫了喬婉娩與李相夷本有裂痕,才有了分手信,寫了喬婉娩主動去客棧找相夷相認,寫了阿娩對肖紫衿心灰意冷獨自離開,寫了剝奪肖門主之位,全力尋找李蓮花,少了苦楚,多了獨立堅強,不負女俠之名。但我仍是不懂為何曾經最親密的戀人站在你面前你認不出,反而是試探問他是不是死了,隻是讓自己少點愧疚自責。也是不懂在客棧的聲聲質問懇求,到底是想聽到什麼。
這段愛情可能我個人情感淺薄,沒有讀懂,總覺得太過矛盾,從原著到劇都沒徹底搞懂,幹脆不再深究。

關于劇中女性角色

首先就得說角姐,這個偏執病态瘋批美人貢獻了無數神場面與神對話…最後天下第二笛皇後和天下第一李貴妃在婚房共度良宵後逼着角姐發瘋的樣子真是令人可歌可泣。原著裡的魅惑畫皮是極難還原的,走病嬌瘋批美人的路子倒也十分出彩,讓人恨極歎極卻又理解角姐的病态愛,這個角色塑造的很是成功。最後死于心愛之人掌下,婚房裡紅綢披身,也算一種圓滿吧。
蘇小慵這個人物在原著裡并沒有好的結局,在劇裡也算彌補了遺憾。
想了想貌似說完角姐其他并無太多想說,就此收住。

關于立意

往往武俠劇裡總會停留在武林大會,天下第一之争的套路裡,逃不掉金庸古龍的桎梏。而這部便不是如此,李相夷驚才絕豔卻也人無完人,行事處事并不盡善盡美,這才埋下了諸多隐患。而後來的李蓮花則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有所領悟,這點也借由何堂主的無心之談被抛了出來。所謂天下第一号令天下的四顧門是否也終會淪為争權奪利争強好勝的戲台,而并非理想中的匡扶正道。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沖突從來不會過時。
這個江湖故事勝在隻圍繞了李蓮花以及方多病笛飛聲幾個人的故事,因為主線明确。但是對其他角色的刻畫是相對停留在描述沒有過多展現的,當然這也是受限于篇幅,加上原著的描述也相對寫意,隻夠擴充了主角的故事。這個故事難得可貴的是李蓮花的處世哲學。這劇并不隻是講述李相夷輝煌的過往,更是一個從武林第一萬人敬仰跌入谷底,回歸平凡後要如何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這才是更難的課題。所以李蓮花才會說燒菜并不比練武簡單,有很多講究。不隻是李蓮花,乃至我們很多人都會經曆這樣起起伏伏的過程,可能少時轟轟烈烈有着熱血理想,而年歲增長還未及看遍繁花,便嘗到人間冷暖,現實殘酷,開始學會不再貪圖熱鬧,開始學會放過自己,接納生活的遺憾。李相夷的絢爛值得被向往,而李蓮花的平淡通透才更令人敬服。他始終堅持自己,不沉溺于過往的成就裡,不活在别人的期待裡,也不活在其他人的定義裡。
整個故事架構在一個全新的江湖世界裡,滿足了人們對武俠的浪漫幻想,而其中人情冷暖又能讓看客獲得一點現實中的共鳴,甚至最後領悟到一點為人處世的哲學道理。

關于打戲

前文已有一定篇幅誇了李相夷李蓮花的打戲,但還是想單獨拎出來提提。被雪中等一衆号稱武俠劇的打戲創飛的我現在對打戲都毫無期待,沒有全身打鬥鏡頭,沒有一招一式,拳拳到肉,全是慢動作與特效的堆砌。從顧千帆到雲襄又始終難以滿足一己私欲,終于蒼天有眼,讓我在蓮花樓裡看了個夠,不,也還不夠。武打設計非常用心,完成度也很高,尤其是李相夷的打戲,當真讓人信服這是個天下第一,在原著親媽的加持下即便是個殘血的天下第一也足以大殺四方。不論是輕功婆娑步,内功揚州慢,還是相夷太劍,都潇灑飄逸,幹淨利落,兼具力量與美感,過足了武俠瘾。李相夷幾段舞劍相同招式下意境也大不同,貼合了人物心境,這點大大加分。
三人組的打戲都挺精彩,各自設計的武打動作也符合角色個性。但不得不說成毅的打戲是最具有美感的,動作穩,有力度,有準度,利落潇灑,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東海之濱的三人組

關于配樂

很喜歡劇裡的配樂,難得有的武俠感,而不是千篇一律。有歡樂輕松的,有悲怆的,有江湖自在逍遙的。每次看都舍不得跳過片頭片尾,造成這段時間已經被就在江湖之上,人生太匆忙,一壺蓮花醉和山外洗腦。劇裡諸多bgm都讓我想起當年的麥振鴻,想起天下第一,那股武俠熱血噴薄而出。最聽不得的是世上再無李相夷,哀樂一起,許多畫面就湧現出來,看着李蓮花一次又一次倒下,走開,離去。曲本驚豔,曲中人更是令人感歎。

關于萬人冊排行榜

故事裡衆位大俠的武力值排行在故事外也引來了觀衆樂此不疲的辯論,每每看到都津津有味。
十年前,原第一為雪域天魔。而後李相夷第一,笛飛聲第二,毋庸置疑。至于我們老笛究竟輸給李相夷多少,我想老笛比我們更想知道。
十年後嘛,按最後大戰前現存人物簡單從高到底做個排行。主要參考劇裡再結合原著描述,李蓮花武力值劇裡有所調整,就以劇為準,僅一家之主,見諒見諒。有數字序号的為萬人冊更新前榜上排名。

李相夷(天王老子來了也得是李相夷天下第一)
笛飛聲(已突破悲風白楊第八重)
十年前的笛飛聲
李蓮花=李相夷的兩三成
單孤刀(加師父漆木山的内力)>一成不到的李相夷
練成多愁公子劍的方多病
漆木山
1浮屠三聖
2禦賜天龍楊昀春
原 方多病
3無戒魔僧
肖紫衿
佛彼白石(菜的不分上下)
角麗谯的一刀=李相夷的一成功力劍>雪公 血婆 牛頭馬面合體 宗政明珠等一衆菜鳥(>之後菜鳥排名不分先後,且不參與後續排名)
展雲飛 八十六路無鋒劍
喬婉娩
蘇小慵
(師娘芩婆 未知)
最後還得辛苦蘇爺爺加班加點更新萬人冊,更新換代還是很快的…

...
紅衣李相夷歸來

劇裡有三次舞劍,第一次十年前紅衣在揚州城飲酒舞出醉如狂三十六劍,那是屬于李相夷的張揚狂傲;第二次竹林中飲酒舞劍,是對自己前半生的回顧,是十年尋單孤刀屍骨終是騙局一場空的悲涼;第三次篝火前舞劍少了張揚沒了悲情,隻是放下釋然,是了結身後事的一身輕,最後的收勢甚至看到了禅意,有了一點宗師風範。非常值得誇贊的是成毅的打戲,動作幹淨利落,飄逸潇灑,一招一劍一拳都很有力量感,配合上武打設計運鏡真的是酣暢淋漓。東海大戰,醉如狂三十六劍、相夷太劍、婆娑步,小樓昨夜又東風、遊龍踏雪,揚州慢每段打戲都堪稱經典值得反複回味,讓我相信這就是武林天下第一,十年亦無人超越。三次舞劍都在人物故事裡,最後與師兄單孤刀的對決在我心目中堪稱全劇top場面。

...
篝火舞劍

打戲好的演員在我這是大大加分的,從此對成毅會多了李蓮花的角色濾鏡,演員認真用功,未來可期。

要說美中不足是台詞問題,聽習慣了配音或者話劇腔,前幾集的台詞是不太舒服的,有點黏糊張不開嘴,加上南方人前後鼻音問題,咬字不清晰,導緻聽感不佳。越往後聽習慣了倒是适應了,後面部分的台詞聽感也好很多,懶洋洋的語氣配上成毅的聲線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李蓮花,若是配音反而是一大損失。後續若克服了台詞問題,保持人物特色的同時注意咬字等會更上一層樓。他本人與武俠适配度還是很高的,可以嘗試些多元化更有深度的角色磨練磨練。

對曾舜晞一直以來不太好的印象大概源于張無忌...先入為主,實在很抱歉沒法接受他,在我印象裡跟毀了我的童年白月光差不多。這次方多病這個角色還是比較讨喜的,相比李蓮花來說演繹的難度要低,勝在演的不矯揉造作,把這樣一個不太會出現在傳統江湖裡相對現代式的武俠人物演了出來,還算不錯。抛開角色本身故事設定上的問題,稍有點遺憾的是覺得後期方多病的成長變化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過倒也問題不大。

肖順堯算是我第一次認識,也是我看完了以後認識的,沒想到是男團成員,笛飛聲這個角色完成的不錯。這個角色外表冷酷,若是多了可能有裝逼的油膩,少了像個木頭面癱,所以演的不多不少也是很有難度。

印象最深的反派不是單孤刀,而是角麗谯,沒想到是王鶴潤演的,反差非常大,這個角色很瘋,瘋批病嬌惡毒美人,前期看覺得有時候用力過猛,有瘋勁卻不夠魅惑,到後面愈發把病态偏執這部分表現出來。

寫在最後

劇完結已有多日,作為看客的我一時還放不下,放不下那個驚才絕豔的少年,總覺得在了卻一切事後還是有了那麼多遺憾,當然李蓮花并不覺得遺憾。可我又突然想明白了一點:背負武林重任、武功天下第一、智勇雙全的大俠李相夷是當之無愧的強者,但李蓮花讓我認識到了強者也可以是在逆境絕境中不自憐自艾,樂觀平和,走出一條生路。破而後立,向死而生并不止是武學上的破局之法,更是龍場悟道的哲學。當一切身外之物失去,沒了虛名浮華,精神信念崩塌,回歸了自我,這才是真正的絕處逢生。這些也是我少時沒有讀懂的藏在原著裡的蓮花禅意。
可能是自己在求學路上越發的孤獨,從前的熱鬧也歸于了清靜,才不自覺想去讀懂李蓮花吧。從前也多愛一個人愛清靜,而如今确實時時清靜,總是面對着自己。可我也還不是李蓮花。

臨了提一句自己很喜歡的,在開頭劇情裡李相夷決然離去時在無了方丈處看到的那句,“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
也贈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