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姐、杉姐,首發微信公衆号《伊姐看電影》

01

央一收視冠軍,愛奇藝熱度第一,豆瓣5萬人打出8.7……

改編自當代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最近播出了。

散文集改編電視劇難度很大,但收視效果卻意外驚人,我幾乎是一邊刷劇,一邊看機票的。

當然,不止我,全網都跟着《我的阿勒泰》,醉氧了。

...

成群結隊的牛羊。

...

肆意奔跑的馬。

...

潺潺的小河,水面閃閃發光,裡面還有各色各樣的石頭。

...

穿着長裙的漢族女孩……

...

更别說,這裡還有天然的松膠、木耳、手工羊油皂、樹皮紙......處處都是寶藏。

...

燃起篝火、挂起彩燈的夜晚,舞蹈和歌聲裡寫滿了愛情和浪漫。

...

...

爸爸去世後,媽媽一個人跑到村子裡到處搬家,越搬越偏。

李文秀之前生活在縣城裡,現在要回家找媽媽不是件容易事,直接上演了一出“人在囧途”。

首先是交通不暢,各種颠簸之後,還要步行。

...

環境也很難适應,一不小心就被牛羊包圍,踩屎更是家常便飯。

...

但這個媽可不是一般的媽啊,開場第一個鏡頭,她教村裡的女人說漢語,打卡單詞是“我去”“滾蛋”“你個傻子”。

...

電視機壞了,她就徒手蓋一個石頭的給奶奶看。

幾隻小雞從畫框走過,就是農業頻道。

...

...

媽媽和奶奶都不認識自己,一場戲就足以說明,李文秀是這裡的“外來客”。

别人對她陌生,她對這裡的一切,更是陌生。

但李文秀一直想做一個“有用”的人,當她發現媽媽的小賣部有很多欠債後,就想主動給媽媽要債。

...

李文秀對這裡的一切都不熟悉,床都會被她睡塌。

...

李文秀的處境,怎麼看都是水土不服+兇險不斷。

03

故事以外來者李文秀的視角切入,保持着傳統風俗、不會說普通話的新疆農村牧民顯得神秘而危險。

但随着故事的娓娓道來,這裡的秘密也被揭開。

男主巴太看上去很兇狠,還不起債就直接騎馬加射箭。

...

他們斤斤計較,母親去買羊,牧民為了價格,能和母親讨價還價一天。

上一秒他們還争得面紅耳赤,但眼看天黑了,他們會邀請買羊人留下來留宿,第二天再談。

而晚餐,就是那隻羊。

...

他們保留着父權社會的最大利益,如果當地女人死了丈夫,需要改嫁,孩子是要留在男方家裡的。

但并不是沒有例外,如果男方生前答應過離婚,女方就可以帶走孩子,哪怕死無對證,男方家裡也會到處去詢問有可能知道這件事的人,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裡,承諾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

阿勒泰的風光和牧民的習俗,不斷感染着李文秀,一心要去北京當大作家的她,反而在這裡找到了身心的歸宿和寫作的靈感。

...

...

兩個人最初的交集,完全是出于青澀男孩的無聊,故意逗弄。

但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當他渴望被你注視,往往是愛的開始。

...

...

或者是角色人物的微表情和柔和的用光。

特别符合少男少女懵懂腼腆的氣質,和阿勒泰纖塵不染的人文風景。

...

男孩的占有欲是,别人來買東西的時候,你對别人不要太熱情,不要笑。

...

有人說,《我的阿勒泰》不夠真實,隻保持了美好,沒有寫出它淩冽殘酷的一面。

但我卻恰恰認為,電視劇在盡可能地保持着原著散文詩的調性,把所有瑣碎,都化為了詩意。

04

導演滕叢叢是憑借處女作《送我上青雲》提名金雞獎的女導演,她将女性被壓抑的欲望和禁忌,第一次搬上國産銀幕。

這次,在《我的阿勒泰》中,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更是被大家稱贊:

世界需要女導演。

...

遇到氈房漏雨,李文秀會用繩子把塑料袋系起來,高高低低挂滿了房間接雨水,像是一個夢幻的水樂園。

...

明眼人都能看清的玻璃殘片,在奶奶的眼中卻是綠寶石。

在奶奶的眼中,是武俠片裡的人,還是看武俠片的人,以及是寶石還是玻璃殘片,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顆指向生活的、無比珍貴的心,有沒有善待自己。

...

但托肯不隻是會抱怨,她在找到真愛後,大膽地和公公和父母提出要改嫁的想法。

雖然急着要改嫁,但她并不是戀愛腦。

男方說兩句不愛聽的,她要馬上回怼,還能用“不跟你結婚,我剛好去縣裡飯館子做事”來威脅一下。

...

在舞會上為李文秀翻譯新疆歌曲的那段,簡直把托肯可愛又大大咧咧的性格演到了極緻。

李文秀:這什麼意思?

托肯:就是愛嘛,愛來愛去的。喜歡上一個小夥子,咋辦,咋辦,咋辦的。

咋又是一個愛情的歌,我們怎麼天天愛來愛去的。

...

...
05

《我的阿勒泰》用各色各樣的女性角色,為阿勒泰點綴了生命的弧光和亮色。

但這抹亮色中,最耀眼的,還是母親張鳳俠,她是自由與靈性、粗犷與脆弱、豁達與敏感的結合體。

馬伊琍演活了這個地母般的角色,整個人與阿勒泰,天然地相融在一起。

皮膚粗砺,黑裡透紅,穿皮靴,梳雙馬尾,戴金屬耳環,處處透着邊疆人的生猛和率性。

很難相信,半年前,她還是萬般風情、一嘴上海話的上海女人玲子。

...

...

但更多的,是聰慧。

奶奶不認人,她能迅速扮成售票員,讓奶奶心甘情願跟自己走。

...

路上撿回來的男人跑了,她沒有眼淚,潇灑地說:“男人沒了再找一個嘛。”

...

實際上,她明知有些人根本還不起賬,還讓大家賒賬,也是為了讨好當地人,賺錢都是其次的,開小賣部,是為了積攢在當地生活下去的人氣和底氣。

當然,人物要豐滿,要立體,她也有她的怕,更有她的傷,隻是不輕易表露。

每晚喝酒,是因為想念死去的丈夫。

...

哪怕是被狼追着跑,她的第一個反應,也是“這是不是你爸化的形”,妥妥的戀愛腦。

但正是這樣的母親,用最蒼涼的心底和最堅硬的外殼,治愈了李文秀和我們的心。

女兒:你看,我雖然笨手笨腳,但我還是個有用的人對不對。

媽媽: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服務别人的?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自由自在的......

...

讓人醉氧的不止阿勒泰的風景,還有劇中人物傳遞出的樸素的人生哲學。

張鳳俠因為丈夫去流浪,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早已融進了阿勒泰的民風習俗。

她對女兒持放養态度,一點媽味兒都沒有,更不要說雞娃。

内地人擔心他們居無定所,風餐露宿,但真正的遊牧民族隻想流浪。

他們完美地诠釋了什麼叫作“人生是曠野”。

我開始思考,人不一定要有目标,不一定要有計劃,不一定要安穩,更不一定要“有用”。

房子不一定要是磚瓦和高樓,辛辛苦苦蓋起來的家,它也可能是牢籠。

衣服不一定要用線來補,錢也可以不是具體的數字,幸福更不是達到、通過,和拿到。

流浪有流浪的苦,但坐在辦公室裡,也有辦公室的傷,被富養的小花,也有她的咆哮。

沒有一條路,是指向完美生活的,不如就讓人生成為自由的野花,盡情感受所有陽光的照耀和雨水狂風的沖擊。

很多年後,李文秀學到了母親那般的“流浪”,某個下過雪的早上,她在小賣部的門口掃雪,掃不動了幹脆就躺倒。

那份随性和自由,是看着時間喝水、上廁所,掐着點交報表的我,永遠都沒辦法體會的。

...

最後,想送上李娟的一句話,希望你也被這平凡的生活點亮着:

我這平凡的身子,平凡的四肢,不久後将裹以重重的衣裳,平凡地走在黃昏之中。這平凡的生活,這平凡的平安。

杉姐,影評人、編劇、導演、教師小姐姐一枚。

《導演請指教》薦影團嘉賓;

中宣部原動力漫畫《我是人才》編劇;

微博、豆瓣電影、搜狐、愛奇藝,認證影人;

作品散見《幕味兒》《豆瓣電影》《第十放映室》《電影爛番茄》《武志紅》《遇見張小娴》《外灘The bund》《灼見》《大象點映》《獨立魚》《伊姐看電影》《世界華人周刊》等公号。

看完文章,記得點個贊+在看,需要❀你的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