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古偶了,春節期間無聊打發時間,沒想到真挺不錯耶,我承認自己對流水線式的古偶有深深的刻闆印象,屬實是無福消受,不過一通看下來這劇真還有點不同。

首先服化道确實出彩,特别想誇一下裡面的舞美和配套的唐朝音樂設計,門外漢覺得真是賞心悅目,這不比春晚好看?(哈哈哈求放過)出場率很高的胡姬歌伎、高門貴女、公侯貴胄,從妝發到服飾,從身姿到儀态,實在對我眼睛很友好。

其次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創作者在有限的空間中探讨女性主義,起碼尊重了觀衆的基本智商和曆史邏輯的合理性,在戴着鐐铐跳舞的過程中,女主的磨練之路盡可能避免了天降猛男的裹腳布,誠然仍有許多偶然之處,但基本邏輯是站得住腳的。同時劇中女主諸多知人善用的方式以及對人性的把握并不能簡單歸結為“還是靠男人”,而是一種蠻有趣的street smart,這種機智其實放在男人女人身上都很有魅力。

值得補充的一點是,當一部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不由分說打上“大女主”的标簽時,另一種意義上的苛刻便由此産生,譬如:為什麼有情愛?為什麼要嫁人?為什麼還是靠男人?每當看到這種評價時,一方面覺得國内近年來女性思潮湧起是好事,另一方面又覺得很悲哀,其實還是反映出某種恐懼,那是一種生怕被認為“思想不進步”的恐懼,一種對兩性共存的恐懼。其實,很多爽劇套路中的“獨立”恰恰是過于強調了“獨”,而忽略了“立”,從這個角度來看,上述問題也可以反過來想:為什麼不可以呢?為什麼一定要要求女性徹頭徹尾的“獨”才能證明她“立”的合理性呢?為什麼要恐懼真實的因緣際會中産生的種種情感呢?大可輕松些。

談到情愛,古偶男女主的存在從影視創作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造夢,那些泡泡說來說去無非便是:深度關系泡泡(各類情)、事業夢想泡泡、家國天下泡泡,故事講好了,便可引人入勝。很喜歡蔣長揚這個花鳥使人設,賤兮兮的良善搭配腥風血雨小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郎的清淨設定,再配上張帥臉,風流倜傥得實在很有說服力。何惟芳更不必多說,我心中最有street smart的古偶女主出現了,那小嘴兒一叭叭,那機靈勁兒,那人格魅力,我都要愛上她了。(咱女人還是得多讀書啊,芝士就是力量不是?專業對口咔咔就是絕處逢生,人設立住了。)

除了男女主主線,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是勝意這條線,直接讓這部劇對于婚戀嫁娶、母家夫家、複雜人性和幽微情感的探讨到達next level, 看慣爽劇的觀衆或許不喜歡勝意的結局,可這才是這部劇最讓人驚喜的張力之一,這條線寫得太棒了。

“前夫哥”劉暢這個角色也蠻讓人驚喜,以前沒看過前夫哥的劇,沒想到演技這麼好,“若持孤高之心,便守清貧之道,若決定逆來順受,便要承受屈膝之辱,可你非要兩者皆求,到最後,隻會兩相傾軋 粉身碎骨”簡直是他一生的判詞,預感第二季應該會有更多的愛恨糾葛和權謀鬥争,淺淺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