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薦的這部電影,開場的那座橫跨多瑙河的橋,我徒步走過。布達佩斯是我很喜愛的位于東西歐之間的一座城市,布局和建築都很大氣。如果有機會能再去,一定要找到這個猶太餐館去坐坐。

這部影片得分挺高,起初是不理解的。三人行,不管從情感還是理智,都不能接受。當女主被鋼琴家吸引,當餐館老闆也接受鋼琴家時,我想到的是劉若英和黃磊都愛上武生的《夜奔》。果然,矛盾之後,有了餐館老闆和鋼琴家獨處的夜晚。從此,有了穩固的三角關系,有了平安相處的三年。

看到後半部分,覺得影片真正要表達的是男人女人面對欲望、面對生存、面對死亡的态度。女主是十分能伸能屈的,從前期的面包愛情、魚翅熊掌統統都要,到後期為鋼琴家解圍當衆歌唱、為救老闆屈服于德國人。男人則不同了。鋼琴家的清高、敏感、脆弱、自卑,使他對女主有了猜疑,不能接受女主在德國人的脅迫下當衆唱歌,他甯折勿彎,走上絕路。德國人在得到女神的身體的同時,也意識到他根本得不到她的心,這摧毀了他可憐的自尊心,嫉妒、自私、狹隘、殘忍使他把救命恩人餐館老闆送上了絕路。至于餐館老闆,我不覺得他和女主之間是純粹的愛情,也不覺得他是因為太愛女主而有了包容心,他其實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他和女主、和鋼琴家之間都有着除了情義之外的商業合作關系,他的妥協是建立在他對利益的考量之上的。影片裡的納粹、猶太隻是呈現了生死的背景,最主要的還是着重刻畫了人性。

關于孩子的父親究竟是誰的問題,我覺得是編劇故意留下的懸念,增加讨論點。是女主的孩子就對了,繼續把餐館好好的經營着。父親是誰,不重要。

看完之後,覺得影片的藝術性還是有着很大的可以提升的空間。貫穿全片的Gloomy Sunday感染力一般,餐館裡的聽衆們那麼動情,其實有點違和。鋼琴家的演員很帥,但是他不會真的彈琴,也是影片的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