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勝于質,這是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
現在很多電影、影評都集中讨論一個電影它内涵多深刻、隐喻多複雜,恨不得給人樹立一個标準,好電影就是要大衆看不懂一樣,且不論電影的内在質量到底是不是重于電影的固定形式,在這種風潮的裹挾下,許多人不論到底懂不懂,上來就是這個揭露的不深刻,那個諷刺的不徹底,好像電影就剩下所謂的“内在質量”了。
我們但凡有點理智,就會知道,内在質量固然重要,但是電影本身沒有其他的了嗎?那隻要夠勁爆,敢做噱頭,無所謂演技,不講究台詞,沒有其他任何參考,隻要它立異,就一定會有人捧上幾句:這個才叫做好啊、敢這麼拍已經無所謂其他的了……雲雲。這種情況的出現,所有人都有責任。
回到電影本身,這電影其實在中規中矩的基礎上,甚至還有點驚喜,可以說拍的不錯,最簡單的,有誰沒劇透,已經想明白齊樂山殺人的經過嗎?誰猜到夜莺最後沒死?能想明白很多細節嗎(比如夜莺怎麼跳下一般人跳不下去的樓窗逃跑、相館老闆那一幕說明他們最後到底有沒有沉船),我不能說沒有能猜到的人,但至少我沒猜到一些反轉,國産已經很少能讓觀衆猜不到結局了,為什麼觸到神經不知道鼓掌呢?質疑電影是劇本殺綜藝套路的,為什麼沒見《利刃出鞘》、《記憶碎片》被這麼說呢?而且我們是知道大環境的,就像影片結尾彩蛋裡問 我們這麼處理,觀衆能看得懂嗎 很多東西,不是人家就不懂,不拍成那樣,有限制的,從細節裡看沒差的;一衆演員在台詞和人物塑造的功力上,沒有出戲的地方,甚至有可圈可點也應該加分。
誠然,電影是用了心的,也有進步的好地方,但是其表演風格還是太浮誇了,有點《一步之遙》的感覺,可能是想搞一把姜文吧,但是演員駕馭不住,呈現的效果實在就是浮誇,沒啥可誇的,而且前半段實在是過于冗長無聊,描寫群像,完全兩個場景能搞定,非要弄四十分鐘,讓人味同爵蠟,喜劇不怎麼好笑,老梗了,懸疑又不怎麼接的上,一度有看不下去的念頭,雖然也一直在鋪設暗線,講細節伏筆,不過真沒必要弄那麼長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電影最後反轉來反轉去,也不敢交代清楚,說是開放自己想,也沒有啥突破限制的結局。總的來說,這電影就是穩定更勝于質量,該有的有,能描的描,雖然有不足之處,但也不至于不堪——
像是喜吃辣的人聞名而來嘗試一種聲名遠播的辣椒,結果發現辣是辣,但不知是不是怕太辣有什麼副作用,店家給調過一樣,沒有那麼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