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是要聽着《亞西亞的孤兒》,才能字字寫下這沉重的一篇。

也許高考内的好壞,是個僞命題,我們最終做的,應該是取消高考。這一大膽的假設今天在我心中飄起,它究竟是個真理,還是一個荒誕不經的笑話,要賭上我未來數十年的青春,才能一探究竟。

在這個曆史長河中不起眼的一個黑夜裡,立下我一束渺小卻堅定的旗幟。

這部片子沒有局限于高考内部來講述,他甚至講的主要不是高考,講的是高考的落榜者的避難營——毛坦廠,講的是上海務工人員的随行子女,講的是中國目前力量薄弱卻堅強燃燒的教育公益,講的是無法逃避的經濟上的絕對差距,講的是貧窮裡的簡單夢想,講的是富有裡的高貴的追求,講的是教育實際執行者們各執己見、都要開出一條路來的态勢。

高考是個大雜燴,幹淨的、落後的、先進的、守舊的、愚昧的、大膽的、創新的、肮髒的都彙聚在這裡,讓我們一時分不清它的真正面貌。其實,單純從高考的本質屬性上來看,它作為一種極公平的選拔機制而言,已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這個社會,這個民族,這個複雜的曆史,給予了它太多額外的重擔。這讓我想起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它在設計上也是完美的一套理想,但落到現實上,它就是一坨稀爛,高考與之類似,但已經好得多,但我們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未來,中國的教育史亦或者中國的選拔制度史,将以高考的消滅為主要标志,就此分流。若幹年後的曆史教科書上,高考,以及高考身後的一系列考試,都将成為一件件陳舊的曆史事件,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教育制度和選拔制度,那時,上面會記載着這樣一段話”中國教育史與選拔制度史重合的時期,有兩次關鍵的飛躍,一次是科舉制的誕生,一次是以高考為代表的現代科舉制的消滅”。

此後,我當緻力于中國教育與選拔制度的分離,努力研究中國的經濟、文化。曆史、意識形态、階級問題……我向給這個時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一個輕松的答案,一個沉重曆史時期的告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