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蒼茫》中,有一條線很有意思,是毛澤東回到韶山沖,在祠堂興學鼓勵女子識字,卻遭到地主反對。

...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第十四件大事》寫道:“要推翻祠堂族長的族權和城隍土地菩薩的神權以至丈夫的男權。”

在封建社會,地主、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制度,密不可分。所以在劇中,地主老爺要反對女子識字,首先想到的是聯合族長(族權),污蔑她們亵渎祖先(神權)。最後,在族長的威逼下,在祠堂學識字的女人們被抓起來“沉潭”,而她們的丈夫(夫權)束手旁觀。這個情節設計不僅抓住宗祠問題的核心,還反映出了封建制度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

換作是不了解毛選的導演,必然會選擇最簡單粗暴的情節:農民群情激憤,一擁而上打倒鄉紳族長,從而實現全體的覺醒(參考高某希的《大決戰》)。那麼,《問蒼茫》如何是體現的呢?教員在慷慨陳詞後,選擇的不是煽動鄉民救人,而是對族長畢恭畢敬,以“尊敬的父輩”相視,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這是導演自由發揮嗎?不是。《毛選》原文這樣寫道:“家族主義、迷信觀念和不正确男女關系的破壞,乃鬥争勝利之必然結果,若過量生硬地進行破壞,必然被土豪劣紳以口實,破壞農民運動。湖南湘鄉、湖北陽新,都發生了這樣的事。”

“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到時候農民會用自己的手丢開這些菩薩,無需旁人過早地代庖。菩薩要農民自己丢,烈馬祠、節孝坊要農民自己摧毀。”

...

那麼,加害者是誰呢?劇中給了一個最明顯的标準:對于糧食的态度。恰逢災年,族長們會選擇幫鄉親們“借米”,而地主們卻選擇坐地起價。餓殍遍地,窮人為賣女而哭泣,地主正笑着許諾為小妾置備房産。

氣氛烘托到這兒,差一點的導演一定迫不及待讓“星星之火”燎原了。但在《問蒼茫》中,教員對地主的态度仍然相對溫和。因為,地主後面還有更大的地主——軍閥。因此,本劇到了北伐篇章,等到“北伐軍讓軍閥害怕”,各地的鬥地主運動才達到高潮,這一時機設置也相當合理。

為什麼要成立農會?為了吃飽飯。為什麼要識字?為了簽地契不被忽悠。千裡之外的五卅事件關我啥事?幫鄉親要讨公道,鄉親也會幫你。這些深刻的問題,《問蒼茫》站在了彼時農民的立場,采用了最樸實的解答。

這些看似不合乎情理,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細節,隻是《問蒼茫》之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在2024年,這樣的好劇能越來越多。

問蒼茫 (2023)8.62023 / 中國大陸 / 劇情 曆史 / 王偉 / 王仁君 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