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以啟齒的是心底話,最容易誤解的是家人。——《過時·過節》

...

外婆

劇中的女主角(也就是媽媽)繼承了外婆的唠叨和控制型性格。在女主小的時候,外婆就對女主說,東西要放在這裡,不可以怎樣。女主面對自己的母親,其實是比較順從的。但是她自己卻不自覺地繼承了母親的強勢與控制,這點在自己的先生和兒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

而外婆性格中的強勢與唠叨,很可能源于她自己的母親。不知覺中,她已經習以為常,所以也将這些問題傳給了自己的下一代。

我們性格中的很多問題,很可能源于上一輩。時刻保存覺察,阻斷問題下傳。

外婆誤會自己的兒子會拿她養老的錢,将兒子趕出家門。卻沒想到這一次竟是與兒子的最後一次見面。晚年在養老院裡,外婆無時無刻不想念着自己的兒子,成為了她終身的遺憾。

強勢的人很容易沖動,而沖動常常會讓人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所以,強勢的人更要時刻保持覺知。

...

媽媽

女主是劇中的媽媽。她并不是一個愛财如命的女人,想要的不過是丈夫多一點的關心。而丈夫偏偏在她眼中是一個木納的人。

女主在别人家當阿姨時,很羨慕主人家的那份關愛之情。但她生病時,男主人會把自己的醫生介紹給她。她不舒服時,主人家的小孩會幫她按摩肩膀。而她要的這些關心,卻在家裡無法感受到。她的丈夫不會說甜言蜜語和關心她的話,她的孩子也不會主動來給她做按摩。

她希望自己成為主人家的一份子。當聽說主人全家要移民時,她不經意的說了一句,怎麼沒告訴她?很快她就發現自己失禮了,因為她不是這個家的一員。

為何在自己家裡,卻得到她想要的那份簡單的關愛呢?其實這個世界就是一面鏡子。在主人家,她對每個人都很關心的,和顔悅色,所以主人家的人也會給她同樣的回饋。和很多人一樣,她把微笑留給了外人,把脾氣留給了家人。家裡的強勢和唠叨,造成子女的麻木,不知道如何關心她。她的先生并不是不關心她,她先生有一個小本本上記着要澆花,做什麼事情等等。她先生以自己特有的愛的方式關心着她,卻無法活成她想要的樣子。

記得有個朋友曾經對我說,不要太強勢,孩子想要做什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要讓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可是面對先生,她卻百般挑剔。說自己的先生工作回家,沒有像鄰居家的先生那樣做家務。她很難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先生是這樣子的人?他能夠對孩子不強勢,卻無法對先生不強勢。

...

兒子

在父母的一次吵架中誤會了父親,将心中積壓很久的壓抑之情,全部投向了爸爸,所以未成年就離家出走。因為無法和父親面對面,掏心窩的溝通,所以做了個AI虛拟人來模仿父親對話。

兒子陽發明在元宇宙裡戴上VR眼睛,和自己思念又無法面對的人對話。這是兒子的碩士論文,初衷是為了解決自己與父親的關系。但很快他就發現,VR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隻是成為自己逃避現實的安撫奶嘴。

為了讓兒子回家,爸爸決定犧牲自己,離開這個家裡。但犧牲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以為犧牲了自己,可以成全家庭的幸福。但實際上家庭是因為有你才幸福。爸爸完全可以不離開家,兒子和解後,帶着兒子一起在家裡吃團圓飯。

...

最後

人類是群居動物,即便相愛相殺也要在一起,不分離。人們總是喜歡向對方去索取,即便有矛盾也不願意離開對方。而人之所以會向對方索取,是因為你内在的空缺。當一個人内在豐滿以後,就不會向别人去索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