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美總是破碎的不完滿的美,陳恭最後的斬立決便是悲劇的極緻,宛如大張旗鼓下的轟轟烈烈與濃墨重彩;可重彩之下的,卻是時值清秋,烈烈冷風中唯有琴弦撥動。若換作荀诩意外刺殺身亡,便平淡了很多。很清楚的道理,是劇情需要,更是人物本身需要。
但若長眠于那片躍動的綠色之中,又何嘗是悲劇呢,逃離了詭谲狡詐與明槍暗箭,毅然遁入虛無——以赴死的勇氣換回來的,是現世的解脫,更是來世藏匿山林的期許。是唯一為自己做的選擇啊。

非常能理解荀诩不顧一切也要查明真相的選擇,不論是對案情的執着,還是對正義的堅守。唯一的閉眼玩家卻拼過了命,不甘受人擺弄如棋子。他在意的從來都不是廟堂之争,若當時知道了真相必然會如孔明一般氣惱無奈至極。小人之術從不是他們這種人願意使用的,最後的光明他們不忍有一點玷污。确實很像江陽啊,一以貫之的,不過如此。雖然這個過程所要付出的犧牲永遠無法承受,因為白玉永遠微瑕。然而謊言無論怎樣善意,終究不過是謊言。 白宇好像老是在演這種默默堅忍光明磊落的角色,怎麼能不讓我對他有濾鏡!

非常感動于陳恭,會想到梅長蘇,那種在承擔一切污垢與不恥的同時,仍毅然以一己之力确保除自己之外其他所有人的安康。環環相套的局、三面間諜的形象後面,是早已精疲力盡磨得幹幹淨淨的心;忠、義、仁、孝幾個簡簡單單的詞語的後面,是拼盡全力也不能萬全的無奈,但無論在怎樣的逆境裡,“義”永遠是生命的底色——是國家大義,是親朋情義。倘若不願犧牲任何一個人,便唯有犧牲自己。天地之大,亂世之中,其中的隐秘被不被世人知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無愧于世人。 雖然我覺得前期陳坤的演技真的有點浮誇和摸不透,但是後期爆發力真的不錯。

關于整個局,諸葛孔明最後的震怒最能引人共鳴。或許這也是陳恭為什麼必須死。因為朝堂之内手足之間互相殘殺并不光明磊落,因為哪怕李嚴個人私欲再膨脹也沒有動要摧毀國之根本的謀逆之心。費盡心機去扳倒的并不是外來勢力,卻隻是内鬥,這何嘗不是有着楊儀個人恩怨在内。而陳恭最對不起的也是其恩師了,李嚴的落淚是真的落淚,策馬揚鞭前的動容是真的動容啊。這一場暗潮湧動黑白無常的陷害,好像隻有最重要的人死去才能用血染紅它,掩蓋一切。說到底國家大義到底是什麼呢。陳恭不是甯願毀滅一切也不會親手殺死荀诩嗎。不由又聯想到色戒。

還曾猜想到最後真相到底會不會大白。可是或許在那些無法用黑白來衡量的世界裡,真正的真相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并不重要吧。

還很喜歡三國的一點,或許是因為裡面每一個為民族大義奮戰的人,不論國别,都沒有正義與奸邪之分。換個視角,亦要痛心于無數魏軍血染沙場,默然于與孔明對峙的李嚴那一垂頭的沉重,感概于郭淮最後的掀桌之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