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拯救瑞恩?
瑞恩是個大兵,這是标題給我們的提示。可是為什麼要拯救瑞恩呢?特别是當作為觀衆的我們,經曆了上面那段恐怖如地獄的諾曼底登陸之後。這個疑惑在我心頭打轉,在連一個首領都無法自保的戰場上,為什麼要去拯救一個大兵呢?直到看到一位母親痛失三子,所展現的那種令人感到心酸、無奈的場景後,我忽然明白了什麼。
撇開美國精神不談,我想,也許這是對希望的守護。一個家庭至少要有個年輕的生命,去延續家族、國家的血脈。即便戰争再殘酷、國家再危難,但如果有了希望,至少還能給我們以活下去的勇氣,給在戰場上厮殺的士兵以慰藉,給在後方提供保障的女人們以安心。
上尉約翰米勒:
在我眼中米勒上尉是一個冷靜、有頭腦的人,或許我們應該稱他為英雄。雖然在戰場上,他會因為炸彈、炮轟,出現放空的狀态。但回過神後,他卻能迅速的組織隊伍,巧妙的運用戰術,攻破敵人穩固的堡壘,不得不令人佩服。米勒上尉在戰争爆發前是一名教師,但戰争改變了他。
戰場的殺戮,血腥的屠殺,讓他離家越來越遠。這是戰争的無奈,也是米勒上尉的悲情。正是在這種情境下,米勒上尉的人格魅力才越發的打動我們。善良、悲憫、勇敢,任何溢美之詞用在上尉身上都不為過。
中士邁克霍瓦特:
如果隻能用一個詞形容霍瓦特中士,我想那就是“忠誠”。中士忠誠于米勒上尉,當列兵李察:萊賓帶頭準備退出任務,救援隊伍出現信念開始動搖的混亂場景時。中士果斷的用槍對準萊賓,向隊伍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穩定了現場混亂的局面,也擁護了米勒上尉的決定。
中士忠誠于國家,在守衛大橋的戰役中,即便身負重傷、即便到死的那一刻,中士都未曾放棄,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崗位。記得有一個鏡頭,在諾曼底登陸後。中士拿出一個罐頭收集法國的土壤,而在鏡頭裡還幾個罐頭,上面分别寫着:意大利、非洲。這是戰争的足迹,也是中士的戰績。忽然想起了一首詩”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我想,用來形容中士最貼切不過了。
下士厄本:
有人說厄本下士,像是鏡頭外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我覺得這個聯想,确實貼切。作為從未上過戰場的普通人,我們可能會同情戰俘、可能會因為害怕死亡而不敢救助隊友,也可能會在戰場上因為經曆而蛻變。但人性是複雜的,誰也無法預測,在戰場上自己會是米勒還是前期的厄本?
為何要拯救瑞恩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