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的日子》越來越有看頭了,從郝楠和李亞玲碰面開始,兩個人的較量就開始了。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他們兩個人的經曆、風格、境界、教育理念、教育風格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

...
...
...

估計,随着劇情的發展,20世紀的三大教學運動:人本主義、程序教學、學科結構的思想方法,郝楠都會運用到教學中。

《追光的日子》可以說是青雲中學的教育變革進行曲,發起者是校董會和校長王志國,實施者郝楠,變革的對象是青雲中學陳舊僵化的教育體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變革的障礙是李亞玲。

看着吧,郝楠和李亞玲的較量才剛開始。

...

看過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朋友,有沒有覺得,《追光的日子》和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非常像?

郝楠等于影片中的馬修,李亞玲對标片中校長,14班等于放牛班。

《放牛班的春天》被譽為最偉大的教育電影,2006年在國内上映,2022年重映。國内還拍了一部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

...

輔育院雖然是學校,但更像是一座黑暗的囚牢,校長就是牢長,可憐的學生就是犯人。學生們調皮搗蛋,他們上課吵鬧,整蠱老師,與老師作對。

學校的老師都奉行着體罰教育的理念,對學生非打即罵,學生變得殘暴,更加變本加厲。

這不就是《追光的日子》裡的“差生”典型王放嗎?

...

郝楠會幫王放和同學們打開大門,發現真實的自己,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最後走向自我實現和自我歸位嗎?

我想會的,因為郝楠老師的表現,還有孩子們的變化,讓我對《追光的日子》越來越有信心了。

希望《追光的日子》能夠成為像《放牛班的春天》一樣的經典優秀作品,當家長、老師和孩子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從這裡找答案。

...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去發現自己夢想中想要從事的職業,找到真正的自己,去實現自己。

《追光的日子》第8集中,郝楠對學生們說:無論1班或是14班都應該公平對待,絕不能以成績評定他人三六九等,希望諸位同學互幫互助,成為一個善于在别人和自己身上發現優點的人,如此才能做一個争氣的人。

這和馬修的觀點正是不謀而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