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難過,以為是一個不被世俗接受的愛情故事,但其實是兩個孤獨邊緣人的靠近取暖,種族歧視充斥周圍,阿裡和艾米被排擠孤立,被惡語相加,而當兩人旅遊歸來後,有所求的鄰居、同事、商家、兒子對他們态度有所改善,外部壓力消除後,艾米反而站在其他人一邊,不知道是不是被霸淩的受害者一旦處境改善,會自動站到霸淩者一邊,也或者是這個社會有毒,她自然而然成為一份子,孤立新來的南斯拉夫清潔工,責備阿裡應該學會德國人的習慣,說德國人不會吃蒸粗麥粉,把他身上不好的性格歸于外國人特有的,也許身處一個社會,很難不被這個社會的規則價值影響,艾米本質上不認同阿裡的身份和文化。看的時候常有矛盾感,艾米詩意通透,和帶有偏見的旁觀者不同,但最後也成為其中一員。碎片化中不難看出導演法斯賓德的呓語,這部影片就是導演和男主的愛情故事,也許短短十五天來不及構思一個龐大的主題,人物情節也沒能自洽,艾米前後搖擺,阿裡像一個木偶,被動地在夾縫尋找自我,但法斯賓德真實地叙說着當時。電影背後的現實,法斯賓德早逝,德國對阿裡而言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他捅了三個人,在監獄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