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時間、空間交錯的故事藝術
《困在時間裡的父親》(The Father 以下簡稱《父親》)在初次觀影後,會對其精妙的碎片式叙事方式将觀衆深刻代入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扭曲的記憶拍案叫絕。
上一次被玩得暈頭轉向産生“記憶失常”感受的還是諾蘭的《記憶碎片》和斯科塞斯的《禁閉島》。
前者将觀衆引到短期失憶患者的世界中,一點點從結果叙到開始,而故事開始即是影片結束;
後者是精神科醫生為了醫治好小李子産幻的精神創傷為其建立了一場似真似假的戲劇,讓觀衆在真實和虛幻間傻傻分不清楚。
《父親》所采用的叙事、視聽手段更像《生死停留》中的虛實結合,其聲畫設計有着極為清晰的設計目的——将觀衆代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世界中。
看完全片後,是不是有點模模糊糊的?腦中有各種問題繞來繞去?
1. 它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2. 安東尼身邊怎麼都是混亂的東西?
3. 為什麼有一段安妮殺害父親的情節?
4. 誰打了安東尼巴掌?
5. 為什麼感覺亂七八糟的?
……
之所以有以上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被導演和編劇潛移默化地代入“阿茲海默症”,
其主要特征是:
1:記憶減弱。即容易忘事或記錯事。
2:認知扭曲。即分不清眼前的事物,包括時間、地點、人物等。
3:難以意識。即身處患病狀态但意識不到自己有問題。
在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前,我們帶着以下設計前提來看,會更容易理解整個有趣的故事:
01
設計前提
前提1.觀衆視角:
①安東尼的腦海——扭曲錯亂,真假共存
②安妮視角——站在安妮視角的客觀真實
③觀衆視角——站在第三人稱觀衆視角的客觀真實
絕大部分時間,我們看的是安東尼腦海中的故事。而“阿茲海默症”腦海中畫面特征是碎片化的、時序錯亂的、因記錯而産生錯誤拼接組合的。
相同的廚房,不同的細節
相同的書房,不同的細節
這裡要特别注意一點,腦海中産生畫面有一個特征:需要在現實看過、聽過或經曆過才能通過回憶、聯想等産生對應畫面。所以雖然有所扭曲,但一定夾雜着部分真實。
打個比方:
我昨天吃了甘蔗,用棒球棒打了棒球。
我今天記成了“昨天用甘蔗打了棒球”。
這個前提用于解釋影片中,安東尼看到的保羅為什麼長着比爾的臉、房間布置為什麼變來變去等。
前提2.時間/空間/事件——相似疊加:
①安東尼當下的現實
②安東尼當下的腦海
③安東尼曾經的現實
④安東尼曾經的腦海
整部電影有個非常巧妙的叙事方法——相似疊加,打個比方:
當下的現實:坐在我面前的是範冰冰,我對她說她是我妻子,範冰冰扇了我一巴掌
當下的腦海:我以為坐在我面前的範冰冰是李冰冰,我對她說她是我妻子,李冰冰扇了我一巴掌
曾經的現實:坐在我面前的是李冰冰,我對她說她是我妻子,李冰冰扇了我一巴掌
曾經的腦海:我以為坐在我面前的李冰冰是我妻子迪麗熱熱,迪麗熱熱确實是我妻子
這裡的邏輯關系是:我看到的範冰冰=腦海中的李冰冰=曾經腦海中的迪麗熱熱=我老婆,所以我現在以為“範冰冰=我老婆”
以《父親》中舉個例子,安東尼的邏輯是“看到的療養院=腦海中的豪宅=曾經腦海中自己的公寓=自己的公寓”,所以他在療養院也會說“這在我的公寓(Here in my flat)”這句話
這個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經曆相近的事引起了相同的錯誤結果,會讓人傻傻分不清到底是“現在”發生的,還是“過去”發生的。這個邏輯在影片中極其嚴謹,且該設計應用到了很多故事細節中。
這個設計在這部影片中的應用不止我以上例子說的這麼簡單,後面展開聊,腦洞爆炸...
(怪不得能把觀衆玩得團團轉,隻能說導演編劇真的是很壞很壞的人...)
前提3.關鍵記憶碎片:
整個故事圍繞在安東尼意識裡的各種記憶碎片之間,我暫且這麼分類:
①安東尼喜歡的女人:大女兒安妮,小女兒露西,女護理勞拉,女護士凱瑟琳
②安東尼不喜歡的女人:以女護理安吉拉為代表的所有安東尼趕走的女護理們
③安東尼喜歡的男人:自己(...)
④安東尼不喜歡的男人:安妮的前夫詹姆斯,安妮的現任保羅,男護士保羅
⑤安東尼的住處:自己的公寓,豪宅,療養院
⑥安東尼的物品:手表,留聲機,睡衣
以手表為例,從表面來看,安東尼從頭到尾都在找手表,表現了安東尼失憶時連手表都找不到的病情。
他誣賴護理偷走了自己的手表,實際上是自己藏起來卻忘了放在哪
與勞拉第一次相見發現手表不在手上
眼饞“保羅”手上的手表
療養院起床就找不到手表
手表象征什麼?
是的,時間
時間、空間、人物之間接近瘋狂的跳轉組合,形成精妙的錯亂設計
錯亂的設計≠混亂的設計,導演通過清晰的房間規劃通過細節的布置讓空間與時間形成巧妙的相輔相成、亂而有序
前提4.一切都是假象!——安東尼的碎片組合:
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我們注意影片1小時25分時女護士凱瑟琳與安東尼的對話:
你女兒不在這裡,安東尼,她住在巴黎。她在那裡已經好幾個月了。她住在巴黎是因為她遇到了一個叫保羅的男人。她有時來看你,偶爾來度過周末,她來這裡帶你去公園散步,她會告訴你她的新生活,她在做什麼
1. 安妮确實因為談戀愛去巴黎了,戀愛對象叫保羅
2. 安東尼進養老院後,沒有見過保羅,因為保羅和安妮住在巴黎;
①安東尼不可能去過巴黎;
②如果保羅陪同安妮回來看過安東尼,凱瑟琳這裡應該會說“他們有時來看你...”而非僅僅“她有時來看你...”
3. 在故事中,安東尼之所以一直認為是“保羅”,是因為安妮回來看望他時對他的講述中,安東尼記住了“保羅”的名字。
基于以上客觀信息,故事中安東尼與“保羅”的所有互動,實際上是和安妮前夫詹姆斯在一起時所經曆的片段(這一爆炸信息我認為是導演編劇将隐藏信息藏得最巧妙的一點)
之所以安妮和詹姆斯離婚,安東尼是作為導緻安妮和詹姆斯無法享受正常夫妻生活是最重要的原因。
整個第二幕中以安東尼為主視角的故事,都是安東尼腦中所有碎片的拼接組合,虛實結合
以上便是觀影前提。
錯亂的設計≠混亂的設計,導演通過清晰的房間規劃,結合細節的布置讓空間與時間形成巧妙的相輔相成、亂而有序
安東尼腦海中的故事,在導演精妙的編織下
呈現給了觀衆一場,巧奪天工的動人故事
02
故事概括
《父親》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患有“阿茲海默”的老人安東尼堅信自己記憶沒有任何問題,
在女兒的照顧下既反對護理照顧也反對搬到療養院。
在親眼見證一系列錯亂的時間和變化莫測的親人後,
安東尼無奈發現自己已經身處療養院,腦海中的過去隻剩下錯亂的拼接。
生命晚年的絕望在安東尼的眼淚下肆意流淌。
按影片中的信息,按客觀時間順序梳理安東尼曾經曆過的關鍵事件:
安東尼住在自己公寓。女兒安妮與其前夫詹姆斯生活在一起,時間長達10年左右。小女兒露西因意外事故死亡。安東尼病情嚴重,安妮為其找了多個護理,但均被安東尼趕走。在安東尼趕走護理安吉拉後,安妮将其接到自己和詹姆斯一起住的公寓中。安東尼給這對夫婦帶來了諸多不便。他在詹姆斯公寓把這個公寓認成了自己的家,還經常把安妮和詹姆斯當陌生人,還間接導緻安妮夫婦本該去意大利的計劃被迫取消,導緻詹姆斯對他極度不滿。安妮在詹姆斯家為安東尼找了新的護理勞拉。安妮和詹姆斯因安東尼的病情與去留産生争吵。安妮與詹姆斯離婚。安妮将父親接回安東尼住處。攜護理勞拉照顧安東尼。可安東尼的病情日益加重,連勞拉也不認識并趕走了勞拉。在安妮與詹姆斯離婚至少5年後,安妮找到了身處巴黎的新男伴保羅,加之父親病情已嚴重到自己也無法照顧,故将安東尼送到療養院。安東尼在療養院被女護士凱瑟琳和男護士比爾照顧。安東尼在療養院期間,女兒安妮會偶爾寫信或回來陪父親,給他講自己與保羅在巴黎的生活。安東尼在療養院期間病情愈發嚴重,時常遺忘或搞混很多事情,說出很多混亂話語讓人無法理解。而這些混亂在安東尼的腦海中卻是合理編織着的...不信?那讓我們看看安東尼的腦海...
OK,有了以上前提,下一篇,我将詳細挖掘影片故事劇情中的秘密